张小丽的工作经历及其贡献

17岁进入河北省检察系统,在接下来的24年检察生涯中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也许我天生不喜欢满足现状。从我从事检察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不断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工作难点。创新已经成为我工作的第一标准。”

挑战自己,让一个女检察官从中专变成硕士。1979,初尝检察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水平高的张小丽,成为她此后20年追求的终身目标——1981考入中国政法大学,1985成为河北检察系统为数不多的本科女检察官;1999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宏观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让张小丽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挑战工作中的困难。河北检察机关乃至全国检察系统至今还保留着张小丽创造的几项纪录——

24小时抓住巨大贪婪的证据。65438+1999年6月,时任河北承德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侦查局长的张小丽接手隆化县医院原院长郑渲清受贿、挪用公款一案。侦破腐败案件最大的困难是收集证据。面对一屋子医院几年来积累的账目,张小丽创造了“最佳组合”审计法:分三组审计账目,每组三人,分别由检察官和警察、司法机关选派的会计和医院会计组成。结果在短短24小时内,将至少需要10天才能查清的账户全部查清,为案件的快速侦破奠定了基础。

1年内实现检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监狱、看守所检察监督的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2001年3月,张小丽调任廊坊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负责监管监狱、侦查监督工作。她在工作调研中发现,检察机关的检察官还在沿用比较原始的接访纠错的岗位监督模式,这与检察监督中强化监督的新要求非常不适应。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她的心头:能否与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系统联网,发挥网络在看守所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在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经过1年的努力和各方面的帮助,张小丽率先建立了监狱管理新模式,即网络化管理、动态监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为“廊坊经验”、“廊坊模式”。

检察机关策划创作首套具有知识产权的在押人员教育教材。张小丽的知识和创新精神在《新生命之光》系列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她根据对在押人员心理意识的科学分析和3200多份问卷的反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潜意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方案,并制作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潜意识教育卡带《新生之光》,在监狱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