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水晶吗?我想买一个紫水晶手镯
英国水晶既包括无色透明玻璃(K9,普通玻璃是蓝色)也包括天然水晶矿石。所以为了方便区分,国际上通常把Rockcrystal简称为岩石水晶,也叫晶石、水晶石。1676英国人乔治·拉文斯克罗夫特发现了水晶。
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1.硬度:莫氏硬度7,坚硬如钢锉,令黄玉、猫眼石、祖母绿等易碎的宝石相形见绌。
2.乳沟:没有。解理是指矿物受到撞击时,往往会有规律地向某一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分为极度完美解理、完美解理、中度解理、非完美解理和无解理五类,而水晶属于无解理。
3.骨折:贝壳状。骨折也叫断裂。是指矿物受到撞击后只发生不规则的断裂,不规则的断裂面称为断口。根据断口形状可分为贝壳状和锯齿状。
4.比重:晶体的比重为2.56-2.66g/cm3。同体积晶体的重量是同体积水的2.56-2.66倍,体变晶体的密度可能略高。[1]
5、条痕:无色。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纹。它能消除伪色,减弱其他颜色,保持自身颜色,是比矿物颜色更可靠的鉴别特征之一。
6.透明度:透明半透明。矿物的透光程度称为透明度。水晶的透明度标准是:当光线穿过厚度大于1 cm的水晶碎片或切片时,能清晰地看到反射的影像。如果底部图像不够清晰,只看到轮廓,则为半透明。
7、光泽:玻璃光泽。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要观察水晶的光泽,可以把它拿在手里,通过灯或窗户投射出来的光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的亮度与光泽有关。
8.折射率:晶体的折射率为1.544-1.553,几乎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折射率是指光线从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9.晶体的熔点:晶体的熔点是1713摄氏度。[编辑本段]水晶的化学成分和性质: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应时水晶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和普通沙子一起“从子宫里出来”的物质。当二氧化硅晶体完美时,它是晶体;二氧化硅糊化脱水后为原生水晶矿,金发水晶品种脑;含水的硅胶凝固后变成蛋白石;当二氧化硅的粒度小于几微米时,形成玉髓、燧石和次生石英岩。
化学式是二氧化硅。纯净无色透明的水晶是应时的一个变种。化学成分含有46.7%的硅和53.3%的氧。因为它包含不同的混合物或机械混合,所以它有许多颜色。紫色和绿色是由铁(Fe2+)离子引起的,紫色也可以由钛(Ti4+)引起,其他颜色是由色心引起的。晶体中含有砂质和碎片状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和绿泥石等内含物。发晶是由包含肉眼可见的毛状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的。含有锰和铁的称为紫水晶;含铁的(金黄色或柠檬色)称为黄玉;玫瑰色中含有锰和钛的称为玫瑰应时,即粉色水晶;烟色称为烟晶;棕色的叫茶晶;黑色和透明的称为墨晶。【编辑此段】晶体的物理性质1824奥地利矿物学家弗里希·莫斯(Frish Moss)从许多矿物中提取了10个品种,通过科学实验测定了它们的相对硬度,由此得出晶体硬度为莫氏7。尽管后来美国国家标准局使用并推广了更科学的努普硬度计,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珠宝商仍然习惯使用莫氏硬度计。
结晶完美的晶体属于三方晶系,常呈六棱柱状。圆柱一端尖或两端尖,多根长柱连在一起,统称为水晶簇,美观壮观。二氧化硅的晶体是不完整的,其形状可谓五花八门。去海南水晶展厅,你就大开眼界了:除了常见的长圆柱,还有剑形的,有板状的,有短柱的,还有双圆锥的。有的小如藏宝图——水晶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到半秒,有的重达300多斤。
水晶是无色、紫色、黄色、绿色和烟熏色的。玻璃光泽。透明到半透明。硬度7。性脆弱。比重为2.65。没有乳沟。贝壳状骨折也有好的人字形骨折,嵴相等。紫水晶具有明显的二色性,而黄玉和茶晶具有较弱的二色性。发光晶体有很强的磷光。绿沙金水晶在长波和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灰绿色荧光。它有猫眼,彩虹和砂金效果。晶体是压电的。
晶体结构和形态
它属于三方晶系。水晶呈棱柱形,有六角锥,圆柱体有水平条纹,紫水晶中常有角状条带。在自然界中,晶体经常以美丽的形状成群产出。
结晶良好的晶体通常具有良好的人字形断口,带有平行的脊;在紫水晶和热处理过的黄玉中,大部分都是凹凸不平的片状断口。
晶体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
这意味着一定体积的晶体重量是同体积水的2.56-2.66倍。散装晶体的密度可能稍高。
水晶条纹:无色。
条纹,俗称颜色,是人眼对一定波长的光感知的结果。
晶体透明度与通过它的光的质量和数量有关。透明度标准是:当光线穿过厚度大于1 cm的晶体碎片或切片时,能清晰地看到反射的影像。如果底部图像不够清晰,只看到轮廓,就会半透明。
水晶光泽:玻璃光泽。无论是抛光面还是断裂面都是如此。
光泽是指宝石表面反射光线的光学特性。水晶不像星光蓝宝石、星光蓝宝石那样反射出美丽的星光条纹,也不像月光石那样闪耀着淡蓝色的波光,更不像蛋白石那样闪烁着色彩。
要观察水晶的光泽,可以拿在手里,借助灯或窗户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的亮度与光泽有关。
水晶折射率:1.544-1.553,几乎不超出这个范围。
折射率是光线从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晶体折射率:0.009(最大),非常稳定。
晶体的光学特性:单轴晶体正光。
晶体色散:0.013。
色散是指宝石的折射率随着照明光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钻石对红光的折射是2.405;2.427为绿灯;紫光是2.449。
晶体的熔点是1713摄氏度。在实验中发现了它受热时的脆性。将晶体放入火焰燃烧器的火焰中烘烤。除非保护好,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很容易碎。这种气质古人已经体会的很透彻了。博物指南提醒:“如果用水晶物件,不要用热汤泼,就是粉会像碎了一样裂。”
水晶的评价标准
水晶的评价标准和高端宝石不同。大多数高端宝石在评价时都把颜色放在第一位,对于水晶来说,颜色和净度(水晶行业称之为水晶)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因素:
1,颜色:对于任何宝石来说,颜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水晶也不例外。如果水晶是有色的,比如粉晶、黄玉、紫水晶等。,其色彩评价的最高标准是明亮动人,没有灰、黑、棕等其他色调。如粉色水晶,颜色以粉色为佳;紫水晶,颜色为亮紫色,纯而不黑;黄玉,要求颜色不含绿色和柠檬色调,首选金橙色。对于发晶来说,水晶的颜色也很重要。金色发晶同发,水晶完全无色(白晶)略呈褐色,肉眼的视觉感受也不同,所以前者的价格会高于后者。
2.净度:水晶和高级宝石的净度要求差别很大。高级宝石比较稀少,所以人们对高级宝石的纯度一般不会要求太高。但是水晶的产量确实惊人,所以人们通常要求水晶纯度越高越好,尽量避免有明显夹杂物的水晶。[编辑此段]晶体-黄玉的外观和形态
它属于三方晶系。水晶呈棱柱形,有六角锥,圆柱体有水平条纹,紫水晶中常有角状条带。在自然界中,晶体经常以美丽的形状成群产出。。结晶良好的晶体通常具有良好的人字形断口,带有平行的脊;在紫水晶和热处理过的黄玉中,大部分都是凹凸不平的片状断口。晶体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一定体积的晶体重量是同体积水的2.56-2.66倍。散装晶体的密度可能稍高。
水晶条纹颜色:无色。
晶体透明度与通过它的光的质量和数量有关。透明度标准是:当光线穿过厚度大于1 cm的晶体碎片或切片时,能清晰地看到反射的影像。如果底部图像不够清晰,只看到轮廓,就会半透明。
水晶光泽:玻璃光泽。无论是抛光面还是断裂面都是如此。
光泽是指宝石表面反射光线的光学特性。水晶不像星光蓝宝石、星光蓝宝石那样反射出美丽的星光条纹,也不像月光石那样闪耀着淡蓝色的波光,更不像蛋白石那样闪烁着色彩。要观察水晶的光泽,可以拿在手里,借助灯或窗户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的亮度与光泽有关。
水晶折射率:1.544-1.553,几乎不超出这个范围。
折射率是光线从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晶体折射率:0.009(最大),非常稳定。
晶体的光学特性:单轴晶体正光。
晶体色散:0.013。
色散是指宝石的折射率随着照明光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钻石对红光的折射是2.405;2.427为绿灯;紫光是2.449。
晶体的熔点是1713摄氏度。在实验中发现了它受热时的脆性。将晶体放入火焰燃烧器的火焰中烘烤。除非保护好,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很容易碎。这种气质古人已经体会的很透彻了。【编辑本段】水晶的产生基本上,水晶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也是占地壳成分65%以上的最主要的矿物;其中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所以会造成不同颜色的晶体;而且晶体还广泛伴生于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如云母、长石、方解石、电气石、金红石、花岗岩等。
晶体的生长环境多在地下和洞穴中,需要丰富的地下水源,地下水多含有饱和二氧化硅。同时,它里面的压力大约是大气压的两到三倍,温度在550到600℃之间。如果给予适当的时间,晶体会遵循“六方晶系”的自然规律。
通常在人类控制的理想环境下,即物理化学条件满足上述条件时,晶体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这也是很多人工晶体在实验室和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培育出的晶体就是所谓的“合成石英”,通常被切割成芯片,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行业。也有人称之为“养殖石英”,虽然用词不同,但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一般工业人工晶体厚度在3 cm左右,即30mm,生长需要40天左右。珠宝行业磨一个10 cm以上(100mm)的水晶球一般需要120 ~ 180天左右。然而,这个速度只有在人类控制的最理想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在自然界中,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因为原材料、水质、温度、压力等条件。都是不断变化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情况。一般需要几万倍或者几百万倍才能达到同样的增长。这就是“地质年代”运动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的原因,也是“水晶岩”的珍贵之处。
当一个正常的晶体正在生长时,人们经常发现生长线平行于圆柱形尖端线。由于地下和洞穴中生长空间狭小,特别是在发生地震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受到其他矿物的挤压,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晶体还处于液态时,往往会被其他矿物和泥灰岩包裹而结晶生长在一起,比如金红石(以后会变成晶体)、火山泥灰岩(以后会变成幻晶)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请不要把它们当成“瑕疵”。
水晶的来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盛产水晶,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发现的水晶石,重11.32吨,外观红润,是亚洲最重的水晶石。除了江苏,海南省屯昌也盛产水晶。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冯镇被誉为“中国水晶第一镇”,盛产各类水晶和水晶工艺品。如知名企业顺源水晶公司。
晶体的类型和分类
一、应时(单晶石英)
白色水晶(白色水晶)
紫水晶(紫水晶)
黄水晶(黄水晶)
烟熏石英
粉末晶体(芙蓉玫瑰石英)
乳白色石英
发晶(金红石石英)
石英猫眼
红色石英等。
2.隐晶石英
晶体的形状非常精细,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外观看起来光滑块状。最常见的是各种玛瑙。
比如剥好的玛瑙
苔藓玛瑙(苔藓玛瑙)
蓝色蕾丝玛瑙
加水玛瑙
红玉髓等。【编辑本段】晶体的不同用途①聚焦和折射聚焦。
在古代,人类已经发现水晶的聚焦功能还可以折射光线,通过水晶的这种特性可以制作凸透镜和凹透镜。强大且高度并行,尖端可以用于眼科手术,巨人可以用于【星球大战计划】摧毁来袭导弹等等。
②存储数据存储
当一个信息通过水晶时,会被水晶记录下来,电脑内存中的芯片就有这个功能。在现代,分光计的透镜和棱镜已经制造出来。压电晶体会有不同的正负电荷,也是计算机二进制中0到1之间的那个。是的,这是计算机的基础。时至今日,这种记忆存储容量是惊人的,大英百科全书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比橡皮擦还小的体积内输入。
③传递信息。
很多电器中的信息传输也是依靠芯片,因为晶体振荡的频率稳定,传输标记的误差很少。由于晶体芯片的振荡非常精确和有规律,所以它不仅可以用于电子表的时间控制,还可以用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计算机之间巨大信息的传输。
④能量转换变换
晶体可以将不同的能量转化为其他能量,如光能、热能、声能、磁能,也可以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依赖于集热芯片。能源是可以转换的,比如太阳能集热器芯片,可以把光转化为电,电转化为磁等。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源,不能熄灭,只是转换成不同的状态,而水晶就是最好的媒人。
⑤能量放大
晶体可以在不改变频率的情况下增强能量。比如使用扬声器时,电流通过应时(即能量转换)转化为声能,然后声波增强(能量膨胀),不会出现走音的情况(频率不变)。相同频率的电子信号可以以相同的频率放大。比如无线电接收面的晶体会接收到空气中的电波,经过放大后再转换成人们听到的声波。而两者之间的倍数是千万倍以上。
介绍完晶体的科学分析和验证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晶体的分类。晶体的分类多种多样,通常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①晶体品种(晶体)
通常我们观看的是由多个六方晶柱(六方晶系)生成的一簇簇晶簇,属于水晶品种范畴,如白水晶、紫水晶、黄玉、粉晶、发晶、虎眼石等。
②隐晶品种(隐晶品种)
隐晶质晶体的外观是碎片,不是六方晶簇,但也属于六方晶系。但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它们的六方晶体,因为晶体的体积极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六方晶体。而这个在晶体中非常光滑,因为晶体之间有“水合二氧化硅”,玛瑙就属于这一类。
③特殊品种(特殊类别)
这种水晶与普通水晶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将其归类为明显水晶或不可见水晶,因此将其归为特殊类型,如水晶中有怪异凹凸不平的水晶的斯基顿水晶和有景观星纹的幻影水晶。
水晶石和人造水晶的区别——水晶石遍布世界各地,多产于巴西、乌拉圭等南美地区,也产于青藏高原。它们生长在地下或洞穴深处,气压需要是地面的2到3倍左右。另外,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含有饱和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温度需要在500-600℃之间,几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后,二氧化硅就会形成晶体,等待着人们。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对水晶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在工厂里模仿真实应时的生长环境,大规模生产晶体并切割成芯片,以满足工业用途。这是人造水晶,俗称水晶栽培。工厂生产的晶体生长速度相当惊人,每天可以达到0.8毫米。一般工业用的3cm厚的应时,38天左右就能生产出来,所以它的价值远不及水晶。人工晶体价值低,生长速度快。一个应时要被磨成水晶球,不到半年就能生产出来,而其他水晶链的生长时间甚至更短,但岩石水晶却需要几千万年。岩石晶体吸收了自然界数千万年的能量,这是人造晶体绝对无法比拟的。我们经常带水晶来改变自己的能量和磁场。
水晶、再生水晶和工艺水晶-
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再生晶体是单晶体,也称为合成晶体和压电晶体。再生晶体是用水热结晶法“模仿岩石晶体的生长过程”制成的。将天然硅矿和一些化学品放入高压釜中,逐步培养1-3个月(针对不同晶体)。在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光学性质、力学和电学性质上与岩石晶体完全相同,而再生晶体在双折射和偏振方面比岩石晶体更纯净,色泽更好。经过加工(切割、打磨、抛光),各种形状的颗粒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耐磨耐腐蚀。
工艺水晶也叫仿水晶,以铅玻璃或稀土玻璃为主要材料,无杂质,透明度好。【编辑本段】水晶和玻璃的区别如果玻璃中氧化铅的比例达到24%以上,折射率达到1.545,就可以称为水晶。
多种晶体形状
岩石晶体六角柱、三角双锥、聚光镜、带水平条纹的圆锥面、带水滴的孪晶,其晶面呈圆珠状。
压电晶体呈棒状,有特殊的鱼鳞状生长线,无晶体或晶体中心有平行圆柱体的扭曲晶芽。
玻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水滴立即在其表面扩散。
品种光泽硬度解理断裂
水晶石清澈如水,莫氏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平行断口,明显脊状。
压电晶体光泽白色6.8-7贝壳状骨折不完整。
如果玻璃冒烟,颜色将为红色5.5-6。断口平行,脊面不平行。
各种夹杂物的特征比重
劣质水晶有不规则的包裹体和棉絮状气泡。2.56-2.66
压电晶体具有规则圆形、椭圆形或细长形的规则碎屑内含物和气泡。大约2.6
玻璃中常见规则的气泡和夹杂物。2-2.20左右,但是铝玻璃比较重。
品种的手感光学特性
岩石晶体明显偏凉,折射率为1.544-1.533。
压电晶体具有与岩石晶体相似的冷光敏感度,消光速度比岩石晶体慢。
玻璃的温敏折射率约为1.40,完全消光,光学玻璃不能透光,但没有消光现象。【编辑此段】如何区分岩石水晶和合成水晶时尚收藏者喜欢收藏岩石水晶,但往往被市场上大量的合成水晶所蒙蔽。市场上的晶体:
熔融晶体(合成晶体):多采用石英粉、玻璃渣、晶体废料等。熔融晶体的硬度一般在5.5-6之间,因此其硬度低于晶体。(水晶是7)
水产养殖水晶:水产养殖水晶是指以石晶为种子,然后给石晶施加高压条件,使其生长。培养箱里有富含二氧化硅的分子。然后二氧化硅分子在岩石晶体种的周围生长,晶体成分(分子式)和岩石晶体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种晶体的磁场没有岩石晶体强。
PS:其实所谓的奥晶往往就是铅比。一般来说,在玻璃中加入铅会使玻璃的颜色和清晰度更好。
如何区分岩石晶体和合成晶体?
①乍一看:在岩石晶体的形成过程中,总有一些杂质受到环境的影响。观察太阳时,可以看到光亮、均匀而微小的横条纹或柳絮状物质。而假水晶多由劣质水晶渣和玻璃渣熔化,抛光着色而成,没有均匀的条纹和柳絮状物质。
②舔舌头:即使在炎炎夏日的三伏天,用舌头舔一舔水晶石的表面,也会感到冰凉凉爽。假水晶没有酷炫感。
③光照:水晶垂直放置在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发出美丽的光。假水晶不行。
④硬度:水晶的硬度较高,所以会用沙砾在首饰上轻划,不留痕迹;如果有条纹,就是假水晶。
⑤用偏光镜检查:在偏光镜下旋转360度,有四亮四暗变化的是岩晶,没有变化的是假晶。
⑥用二色性检查:天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紫水晶没有二色性。
⑦用放大镜检查:在透射光下用十倍放大镜检查,能发现的气泡基本可以归为假晶体。
⑧用发丝检查:如果将水晶放在一根发丝上,人眼可以透过水晶看到发丝的双影,这种水晶是岩石水晶,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性。
⑨用热导仪检测:将热导仪调至绿色4格检测宝石,岩晶可升至黄色2格,假晶不升,面积大时升至黄色1格。
人造晶体分为熔融晶体和培养晶体:
据水晶专家王毅介绍,随着水晶价值的提升,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水晶也吸引了造假者的兴趣。现阶段,中国水晶市场常见的造假方法如下:
象形水晶:有些水晶有生动的景色。不要光顾水晶里的象形风景。现在很多人已经能把AB胶涂到极致,把水晶切开,中间加个风景(多是小树小动物),然后粘在一起。当我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它很漂亮。买的时候觉得很有投资和收藏价值。不幸的是,这是人为的。
钛晶树:钛晶是最贵的水晶,造假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产品。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树状的钛晶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这种货很少。我们的造假者是怎么做到的?在白水晶下面打一个洞,用激光点成一个板状的钛晶,这样这个水晶的价值可以飙升几十倍。通常,一些钛晶环面将通过将钛晶部分切割成板材并用圆形晶体粘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