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关于珊瑚QQ和腾讯QQ的问题。

2008年,当时IT界最具影响力的版权侵权案珊瑚QQ案备受关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第三方QQ第一次出现的背景是在腾讯疯狂扩张的时候,很多网友抱怨官方QQ臃肿,广告和插件很多,各种设置让用户不满。于是,出现了很多第三方QQ。它们体积小,没有广告,甚至有很多功能,比如显示朋友的IP地址。当时除了最受欢迎的珊瑚,还有浮云,狂人,传播美,雨,木,风等。但这么多第三方QQ抢走了大量腾讯用户,严重损害了腾讯的广告利益。

于是,2006年8月,腾讯将珊瑚QQ告上法庭。这场轰轰烈烈的官司让腾讯蒙上了重重疑云。然而珊瑚的陨落也让整个第三方QQ制作阵营风云突变。飘云和FreePlus QQ的作者相继发表声明退出QQ制作。腾讯也向各大下载站发出声明,要求下架各类修改QQ。

“这是一种过河拆桥的行为!”珊瑚的软件制造商陈寿夫的支持者在网上指责腾讯“不厚道”,还建立了一个名为“帮助寿夫”的网站来表达他们的支持,呼吁大家找到陈寿夫清白的证据。“腾讯之前用珊瑚QQ占领市场。在完成市场占领目标后,开始试图通过包括诉讼在内的手段将珊瑚QQ赶出市场,以达到最终占领市场的商业目的!”

无论如何,各种争论都以腾讯的胜利告终。腾讯用最有力的打击杀鸡儆猴,迫使侵权的第三方版本彻底退出市场。

近日,腾讯推出二级域名tuan.qq.com作为团购服务的域名,并迅速跟进日益白热化的“团购”业务,这让大量团购网站创业者在最近几个月“心神不宁”,腾讯因此成为信息技术行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世界》以爆炸性的标题和封面对腾讯做了专题报道。这篇报道多次“跟随、模仿、后来居上”腾讯,进而严厉批评这家处于先锋地位的公司“无情碾压”的行为。

这样一家市值超2500亿港元、用户过亿、产业布局广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可谓行业翘楚,却被愤怒的同行公认为“只知模仿不知创新”。腾讯这种“企鹅”是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其攻城掠地的?

1771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公布或授权中。

记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搜索专利,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65,438+0,744件,实用新型专利65,438+0件,外观设计专利65,438+0件。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有27项发明专利。腾讯* * *有1771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或公开。相比之下,在已公布或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方面,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143件,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有35件,北京搜狐新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科技(中国)有4件。

在查询结果列表的第1页,有一项公开的专利申请“防止玩家在网络通讯游戏中作弊的装置和方法”。申请日期为2006年9月4日,公示(公告)日期为2008年3月12日。该专利申请是关于QQ游戏产品的,摘要中提到“该发明...可以防止部分玩家在一张桌子上作弊,也可以避免其他玩家通过看资料作弊。”而另一家主营网络休闲游戏的企业北京联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众公司),在这方面并没有专利。众所周知,联众公司是网络棋牌游戏的开创者。后来他们的“联众游戏厅”被“QQ游戏”超越,公司几乎倒闭。这个案例也是腾讯后来居上,无情超车的样本。

同样,还有“一种个人主页实现方法及系统(200610165899.8)”、“一种电子商务交易方法及系统(200710123665.1)”、“一种下载网络资源的方法”,几乎腾讯拥有的每一个公开或授权的专利申请,都有一个或几个同行被模仿、追逐甚至推到边缘门户个人博客的影子...无论市场地位如何,腾讯一有动作,每个竞争对手都会紧张。

腾讯的步步为营策略极其稳健,失误很少。尽管财力惊人,但腾讯从未按照“国际惯例”收购过率先开发创新产品的中小公司。而是一步步跟随竞争对手,观察市场反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推出自己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腾讯虽然从来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是餐桌上食物最丰富的人,懂得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锅里的菜不被别人抢走的人。

注册了数千个商标来保护QQ品牌。

不仅仅是专利,腾讯也注重商标的保护。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进行的商标查询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各个商标类别注册了1269个商标,其中与“QQ”相关的有83个,注册商标数量为单类别产品中最多。

对于“QQ”商标,腾讯注册了几乎所有的品类,包括医疗器械、奶瓶、假肢、缝纫材料、婚介机构、食品等品类。与QQ相关的字母和图形,如MQQ、BQQ、Q-GEN和IQQ,也已被腾讯注册为商标。可见腾讯对其核心品牌“QQ”的“关照”。

此外,与“腾讯QQ”构成联想的“滕循”、“腾讯信使”等与“腾讯”同音的商标也由腾讯注册。还有一些短期内看不到发展前景的产品名称,早已被腾讯悄悄注册为商标。看来对于腾讯这样的企业来说,保护好自己的商标,防止自己的品牌形象被意外破坏,意义重大。

同质化竞争纠纷不可避免。

5438+065438+2005年10月,腾讯与奇瑞汽车公司就QQ使用权发生纠纷。“QQ”是腾讯的核心产品,也成为奇瑞汽车公司推出的一款热门微型车的名称。腾讯就奇瑞申请“QQ”商标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这一事件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双方都没有明确宣布结果,也没有对簿公堂。

另一个官司离现在也不远了,参考价值更大。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腾讯与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搜狗公司)因输入法产品之间的“互拆”,在不同法院起诉对方“不正当竞争”。搜狗公司诉称,腾讯在推广其产品“QQ拼音输入法”时,恶意诱导用户删除“搜狗拼音输入法”;腾讯诉称,搜狗拼音输入法干扰QQ拼音输入法后台正常运行,诱导用户删除已安装的QQ拼音输入法。2010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作出判决,要求两案被告赔偿两案原告经济损失约24万元。“各打五十板”的结果很可笑,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创新者无法确立优势,跟随者试图“搅浑水”的乱象。过度的同质化竞争和创新能力的停滞互为因果,也带来了很多“真假开心网”“360金山打架”的案例。

腾讯拥有遥遥领先的知识产权数量,但在业内同行看来,其创新能力相当可疑。腾讯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说:“一个产品只有运营成功,才能算是真正的创新成功。”腾讯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也认为,关注用户需求是腾讯成功的关键。或许,正是依靠庞大的QQ用户,才有了“防作弊”、“一键偷菜”、“客户端绑定邮箱”等贴心的“小创新”,成就了腾讯的1000多项专利和2500亿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