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中国)将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八年了。在这八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欣喜于五年过渡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同时也为过渡期后半段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而着急和茫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果说应对贸易壁垒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那就是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加强合作,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和谐繁荣的世界贸易环境和秩序,真正实现世界贸易大会宗旨中所倡导的“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生产和商品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世界资源和环境保护;确保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系。”为此,笔者提出七项措施供参考。

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今年中国轻工业出口贸易增长迅速,但许多行业仍是“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润)的粗放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受到中国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同时,这种贸易方式也是国外贸易壁垒的主要目标。因此,轻工业的出口贸易必须转变为“利益导向”的方式,以质量取胜,以高科技取胜。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贸易壁垒的根本措施。同时,要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以玩具行业为例。虽然中国玩具出口量大,但拥有中国名牌称号的玩具企业只有两家,在轻工众多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在过去的两年中,它在标准体系的修订方面没有任何进展。可想而知,标准修订和品牌建设薄弱的行业,肯定会遭遇贸易壁垒的严重干扰!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出口导向型轻工业和企业加快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2.收集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制定中国的应对策略。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大、覆盖面广,各国都非常重视。美国和许多国家主动派代表到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考察研究有关组织和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特别关注各国标准化和认证的发展趋势,以研究对策。因此,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收集和研究主要贸易国家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特别是那些正在制定的规则。同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磋商点的窗口功能,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成员国政府、工商和经贸团体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规则,尽快获得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国的应对措施。

3.尽快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当前轻工行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接轨,加快提升国际标准的采用率,实现国家标准委提出的采用率目标;要继续完善标准化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有效性,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加强标准论证和检验方法研究;整顿检验市场,进一步规范产品检验机构监管,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技术专利标准化。

通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合法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经济安全已成为国际惯例。在国际贸易中,利用标准争夺市场的情况并不少见。正所谓:“一流企业立标准,二流企业抓专利,三流企业创品牌,四流企业卖产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出口大国。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健全和完善认证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利用好规则,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既要在既定规则下解决现有贸易争端,又要积极参与制定规则和完善国际贸易规则。从规则上消除不利于中国出口的根源,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要争取有发言权。令人欣慰的是,在2008年6月举行的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我国首次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这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必将为我国企业(尤其是轻工企业)应对标准带来的技术壁垒提供积极的帮助。

同时,加强与出口目的国协会的交流,建立贸易摩擦磋商机制,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贸易争端。

5、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加强产业损害和进出口秩序的预警和应对,建立预警和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行业、中介机构和地方主管部门定期对未立案产业的损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预警把产业安全工作做在前面。

安全工作前置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产业安全预警系统,主要是完善组织机构;其次,要对出口市场和出口数量的关系进行监测和预警;第三,要跟踪国外技术壁垒的动向,及早做出预测;第四,要建立快速的信息通道,让各种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第五,一些行业协会成立了工业安全机构,主要是上下信息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合力。要从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应、宏观与中观分离、突出重点、信息透彻的角度,结合服务功能。

具体到轻工行业,要加强对玩具、家具、食品、家电、五金等以外贸为主的轻工行业的预警,同时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密切沟通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6.推行认证制度,整顿认证秩序。

合格评定程序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通过认证认可制度来实现。因此,实施认证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信誉。我们应积极推进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这些都是广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对供应商提出了环境认证的要求。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都要求他们的公司和供应商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认证。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产品认证被称为“双绿色战略”认证,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护照”,国家应加大力度实施。

目前,我国认证体系不完善,认证流于形式,认证企业素质仍然较低。因此,我们的认证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摒弃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考虑行业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7、密切关注新形式的壁垒,防患于未然

建议行业管理部门未雨绸缪,认真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的TRIPS协议、美国特别条款301和337、涉及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涉及原产地的WTO原产地规则等。其中,TRIPS协议是世界上范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保护力度最大、限制最多的协议。轻工业中的电池、制鞋、玩具、酿酒等行业很容易受到上述新壁垒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