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郴州要打造经济平台,承接“两个转移”(国际加工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加工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就必须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郴州开发区是郴州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日益紧张,以及郴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郴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郴州经济发展现状,开发区发展目标可定位为:以建设武广客运站新区(简称武广新区)为契机,以郴州区域总部经济发展为主导,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两翼的“1+2”发展战略, 将实施,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郴州企业总部的聚集地、郴州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高端服务业。 以京珠高速为界,郴州市南部经济区分为以郴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西部经济区和以郴州有色金属工业园为主体的东部经济区。为了加快郴州经济发展,必须准确定位西部经济区和东部经济区。这个定位需要根据东西部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产业地位、发展方向来做。郴州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可以用表1表示:表1:郴州市东西部经济区域对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京珠高速以东,京珠高速以西,靠近市区;郴州有色金属工业园,郴州出口加工区的郴州经济开发区、北湖工业园、石盖塘工业园的地理环境比较平坦,适合在城市附近的丘陵地带建厂,适合居住和工作。适合在远处建厂的行业现状主要是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数字视频行业。出口加工区的建立正在带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包括房地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商贸流通、旅游等。武广新区的建设正在带动办公、居住、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适合发展制造业和加工贸易,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功能分工,为郴州提供大型生产加工基地,提供企业总部、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服务。从上表可以看出,郴州西部地区适合发展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服务全市和东部地区。同时,由于武广新区的范围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城市建设用地,如果只进行只提供短期税收的简单房地产开发,开发区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要结合郴州经济发展大局,发展能提供长期税源、符合武广新区建设规划的经济部门和产业门类。据此判断,以武广新区为主体的郴州经开区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为郴州企业总部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高端服务业的发源地。一是发挥企业总部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总部经济,努力成为郴州企业总部的聚集地。首先是郴州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郴州加工贸易企业多采用“前店后厂”的传统经营模式。即研发、营销,包括通关等环节放在一个地方,生产环节放在另一个地方,形成“前店后厂”。在全球范围内,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总部经济”的现代模式。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将生产基地、销售服务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等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配置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地方;聚集了人类高端智能活动的企业总部——通常包括企业家工作的指挥中心、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都聚集在另一个地方。全球或全国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模式,郴州明显缺乏。郴州要从发展区域总部经济入手,培育壮大企业,让企业从郴州起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郴州经济开发区应成为郴州发展区域总部经济的摇篮和郴州企业总部的聚集地。郴州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其生产、销售和服务、物流配送等低端环节可以放在一个县(市区)甚至市外,在开发区注册,随着逐步发展壮大,其指挥中心、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要逐步建立在开发区。根据开发区内企业的总部和工厂(或项目、业务)是否在开发区内,一般可将企业分为四类:一类是企业总部在开发区内,在郴州以外有分支机构或投资项目,此类企业有12家。夏盛投资公司在广东阳山和新疆投资了矿产项目。中住公司在长沙、张家界、江西、广东等地投资房地产。金箭焊锡、旭辉燃气、万通公司总部和生产基地在开发区,在广东东莞、韶关、广州等地设有分公司。世昌玻璃公司将华南总部设在郴州经济开发区,其各生产和销售机构遍布华南地区。此外,还有6家贸易公司,即大唐贸易、冯润矿业、盛宝煤业、鑫隆鑫矿业、向鹏矿业和启元贸易,其业务均在郴州以外。第二类总部在开发区,业务覆盖全市。如中国联通郴州分公司、通达石墨、高枫材料、宇翔面业、心有实业、长信建设、振邦地产、鸿瑞祥地产等139家企业。第三类是总部和生产经营在开发区的公司388家。第四类是企业注册在开发区,但有30家企业总部和生产(经营)基地在区外。真正属于“总部经济”或“区域总部经济”范畴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这两类***151,约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27%。这个比例目前来看不大,但应该高于郴州任何一个经济区域。这是由郴州开发区的发展历史、区位条件和地理环境优势决定的。郴州开发区应该扩大这一优势。随着武广新区的建设,郴州经济开发区现有的工业用地将被城市用地取代,这为开发区发展郴州总部经济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被限制在开发区现有的规划控制范围内,只有以写字楼和商住楼为特征的企业总部的发展才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另一方面,企业总部通过落户可以为开发区提供稳定的税源,从而克服了商住楼开发只能提供短期税收的弊端,为开发区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能性如下:一方面,府城新区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从而抬高土地价格,拉动新区的投资和消费。总部经济的发展,正好可以让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涪城新区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从国外和国内迁入的企业,希望在办公和生活区离城市近一些,以便享受城市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使得郴州开发区发展总部经济成为可能。二是发挥高新技术产值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成为郴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首先是郴州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郴州经济缺乏高科技支撑,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小。目前,郴州* *高新技术企业158家。2007年6-6月,郴州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65438+8900万元,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的5.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01.4亿元,仅占全省的5.9%。从郴州开发区来看,82家工业企业中,只有17家是高新技术企业,约占20%。但是,今年高新技术产值在1-1.253亿元之间,占工业总产值231.5亿元的5.41%。在这17家企业中,以金箭焊锡、阿比斯电子、京派电子、晨电科技、三九制药等为代表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自主研发能力。这是开发区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单一的企业孵化,所谓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是指开发区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为高新技术提供一种“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通过发挥集聚效应,为企业提供R&D、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的设施,系统的培训咨询,政策、融资、法律、营销的支持,可以降低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发展快的经济形式,被许多城市和地方积极采用。长沙2个,株洲1,湘潭1,沿海城市更多。我们可以以深圳福田区为例。深圳市福田区通过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企业168家,其中8家企业被认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24家被认定为市级软件企业,20多个项目被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12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从2000年到2004年,建立了6个孵化基地(见表2)。表2:深圳市福田区孵化基地名称、政府投资合作方式(万元)基地面积(平方米)松岭基地2000年入驻企业数为579.8500030家,入驻率为100%。2002年彩田基地398.470004685%,为软件企业。2003年,八峰岭基地与荣华公司合作6511000333。2003年营业收入3亿元。100300017发展成天安数码城福田保税区基地2004年由新九洲公司02380060创立,其中25家企业为世界500强。无论是加快郴州市的经济发展,还是加快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一批像深圳福田区那样的孵化基地,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郴州市和开发区都缺乏成熟的技术成果,缺乏招商引资的具体项目和内容,难以产生企业集聚效应。但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郴州开发区,原名“郴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论是初衷还是现在的功能,都是为郴州科技成果提供转化基地,为郴州输送成功企业,营造有利于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然而,目前开发区共有企业569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7家,仅占3%,其中获得省科技厅认定的只有5家。开发区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主要表现为开发区没有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制度联姻,缺乏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正常渠道。造成了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由于开发区没有孵化器,入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只能自行孵化,时间长,成本大,有一定风险。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与众多高校、科研机构联系紧密,能够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能够快速将科研成果带入园区形成企业进行商业化生产。孵化成功后,企业注册在开发区,总部留在开发区,工厂可以留在区内,也可以留在区外,壮大了开发区的总部经济。因此,在开发区建立孵化基地不仅为郴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发展了自己。郴州开发区可以通过建立高科技创业中心来建立孵化器。具体来说,可以自营,也可以和企业联合。三是发挥服务业相对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努力成为郴州高端服务业的发源地。高端服务是指企业成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郴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开发区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资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等特点。包括中介组织、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精品旅游等。从郴州整体来看,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高端服务业仍是服务业中的短板。2006年,全市服务业实现产值1,91亿元,其中信息、交通、计算机服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实现产值1.67亿元,仅占服务业总量的8.85%。郴州市的服务业大多集中在开发区。从郴州开发区来看,569家企业,除82家工业企业外,全部为服务业,包括商贸(304家)、房地产(57家)、建筑装饰(24家)、物业管理(16)、酒店休闲(13)、交通物流(9家),等等。其中高端服务业相对较弱,交通物流、投资、金融机构、通信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仅73家,占开发区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5%。郴州大部分园区虽然设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但主要是为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协调与当地及相关部门的关系。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这种初级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远比一般传统产业复杂,需要工会、商会、公证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需要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和物资配送中心;需要经纪人,拍卖行,典当行。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要素必须快速向区域聚集。要素市场和各种专业化商品市场高度发达,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环境条件。目前,除了开发区房地产市场相对繁荣外,郴州的人才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商品市场还不够发达,要素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网络信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精品旅游等高端服务已不能满足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郴州开发区高端服务业已经起步。1商会(温州商会)、4家投资企业、7家银行分行、5家通信分行、9家交通物流企业、48家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物资配送中心、广告公司。高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涪城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要积极引导高端服务业,加快设立和集聚,努力成为郴州高端服务业的发源地,为郴州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述“1+2”策略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是总部经济的基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越成功,地区总部经济越发达,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越大。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就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前提。如果区域内没有企业集群,就没有便捷繁荣的高科技和高端服务的区域市场,集聚效应就难以发挥。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也是相互促进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高端服务业的繁荣。高端服务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