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新东方创始人许小平在与一位企业家谈及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加入时表示:“在公司盈利、分红或上市之前,股权毫无价值,但它只是一个无底洞,吞噬着企业家的精力和意志。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股权只代表沉甸甸的责任和艰辛。你想让别人分担负担和痛苦?然后和别人分享股权!得股者得天下。新经济代表人物马云和雷军提供了最好的案例,值得效仿。”那么什么是股权激励呢?股权激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老板陷入困境的时代,很多创业者在日常经营中仍然很头疼,仍然需要时时刻刻守护着员工,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时间去思考企业未来的方向。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对原有商业生态系统的冲击,是时候让创业者用股权解放双手,站在公司的顶端全面考虑未来的发展了。在股权激励的刺激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释放,从而达到稳步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最终目的。

股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用它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吸引人才,降低即期成本,刺激业绩增长,让生意更轻松?景甜商学院特聘专家、华为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创始人、广东飞度实业公司执行董事边韩志通过实践经验分享了公司蓬勃发展的秘诀。

边韩志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是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股权激励:吸引人才的“隐形磁铁”

电影《天下无贼》里,李大爷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21世纪什么最贵?天赋!”一句台词今天依然实用。毋庸置疑,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纵观历史,中国开明的统治者从治国实践中不断认识到人才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秦昭、王五下跪范睢,还是燕昭王用钱买马骨,甚至是刘备登门拜访、得到诸葛等历史典故,都是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表现。

回到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企业发现优秀的人才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招不到行业领军人物,招不到人才价值最大化,或者留不住企业里的精英,都是企业管理层的无奈。另一方面,外界诱惑太多,员工忠诚度越来越低,离职率越来越高。更何况,随着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企业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为什么连高工资高奖金都留不住人?为什么在企业人才流失的困境下,“另辟蹊径”的现象屡屡发生?留在企业的老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怎么办?面对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外部人才资源的争夺战,你需要转变思维!

人才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一家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从注册资本2万元起步,经过27年的艰苦奋斗,上升为全球第一通信设备供应商。201358亿元上半年,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人们在惊叹其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为之欢呼。然而,硕果累累的背后,离不开成长秘诀——股权激励的刺激。

一项数据显示令人咋舌。华为近99%的股份由8万员工持有,创始人任仅拥有1.42%的股份。于是有人嘲讽“谁拥有华为?”无论如何,任强调的“高薪是第一驱动力,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得到回报”确实是一大亮点。成为员工不仅是高薪,还有股权和其他福利。这样就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加入,使得人才队伍扩大,企业实力增强。

如今,员工持股的华为越来越强大。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与员工共担责任,共享福利。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股权激励:企业高速运转的“永动机”

目前最常见的薪酬体系是工资+奖金+福利。虽然表现形式是钱,但是很多企业家把薪酬、奖金、福利混为一谈,所以薪酬体系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简单的薪酬设计导致不公平时有发生,员工和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普通的雇佣关系无法让员工有更高的忠诚度。奖金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避免短视行为。很多时候,员工为了追求业绩而牺牲长期利益,价格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此外,这种薪酬模式忽视了股东的利益,也容易产生利益冲突。

总体迹象表明,传统的薪酬体系设计已经过时。有没有更好的激励模式和利益分享模式?如何才能绑定人才,激活企业?那就是股权激励!

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截至目前,美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3000多万员工参加了各种持股计划,世界500强工业企业中90%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中国的华为、万科、联想等都是员工持股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职位越高,对公司的影响力越大。为了真正绑定企业精英,为企业长期的人才储备提供保障,很多企业都在逐步引入股权激励,这是一种公司和员工双赢的激励模式。员工获得公司股份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与企业一起享受利益的权利。员工明显的改变就是摆正心态,把公司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对公司而言,一方面吸收员工权益资本具有融资功能,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无形中吸纳行业优秀人才,为企业增添“拉车”动力,储备人力资源,从而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动力。

通过给予员工股份,股权激励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建立一个整体的利益,使他们作为股东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尽职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只有企业利润率不断提高,员工才能获得更高的股权分红回报,从而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此外,由于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既有效保证了员工的持续工作热情,又有效避免了高管为追求短期个人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情况。* * *做同样的决定,* * *承担责任,* * *享受利益。这就是股权让你的员工比你更积极的奥秘!

股权激励:人力资本时代的“灵丹妙药”

企业的经营理念要改变。过去人们只关注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现在公司管理制度、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相反,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都变成了工具。就像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道格拉斯一样?达夫特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工厂被一场大火烧毁,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它就会让所有工厂在一夜之间从废墟中崛起。”是什么让可口可乐的总裁做出如此自信的宣言?没有厂房什么能东山再起?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创造者是企业的人才。

现在资本越来越向人力资本转移。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创意孵化器诞生了,获取资金的渠道打开了,甚至一个想法、一个创意都愿意投资。货币资本为知识资本服务是一种趋势,企业家应该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资本化的时代。

中国有传统的传承观念。他认为企业是家族式的,需要传承,不能分离,不能失去控制权和所有权。那是因为他们对企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产权的层面。而股权激励正好相反,要分!有规律点!把钱分好,人才就有了。蛋糕做大了,钱自然就赚回来了。俗话说,分了钱是最痛苦的事。钱是你的,但涉及人性。就连华为总裁任都说,企业管理最难的是如何分钱。所以,企业家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突破自己和这种传统的企业财富观念。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有很好的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时,农业产值很高。但是为什么自从办了农村合作社,吃的是同一个锅,人就饿死了?因为当时分配机制不合理,很多人觉得无聊,没有动力。有理想有抱负能跑能动的年轻人自然会离开,去寻找一个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企业也是如此。如果能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员工会越来越有活力,人才自然会向企业聚集。

运营企业的核心命题是解决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股权激励是解决这一核心命题的根本途径。如果能利用好股权激励这个加油站,一定能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财富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