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险的影响
国内唯一经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60个与中国外经贸交往较为密切的国家所存在的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级,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其国家风险划分为9类,分别用数字1~9表示,其风险水平随数字增大依次增高。报告提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随着中国电信设备出口量的增加,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家风险特别是在亚非拉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也在增加。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即1类~4类)的国家(地区)以欧美为主,约占国家(地区)总数的25%,国家风险水平最高的第9类国家(地区)仅占5%左右,而国家风险水平较高或显著(5类~8类)的国家(地区)则占近70%,它们以地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由于债务人所在国的某些国家行为而引发的重大事件,使得债务人拒绝或无法偿付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债务,从而给国外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立足中国视角,以保障中国企业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综合考虑中国与对象国双边经贸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并关注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外交关系等特殊因素,着重体现信用保险特色及中国信保的政策性导向。中国信保总经理唐若昕强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中国信保对国别风险的客观评估,不代表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贸政策,目的不在于限制或减少对某个国家(地区)的出口、投资或开展工程承包业务,而是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主要风险因素、成因、所处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预警。此外,国家风险分析也可以引导贸易和资本的最优流向,以达到预期效用的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外交和外经贸工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表示,中国对外贸易大国的地位虽然已经确立,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开拓市场成本较高,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中经济效益不明显,坏账率比发达国家高,中国必须加强出口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对于中国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国家风险的特点,中国信保的专家表示,虽然发达国家的国家风险较低,但中国信保在2003年的短期险赔款中,欧美发达国家发生的赔款比例高达67%,专家认为,这主要与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以及出口渠道等因素有关,低端消费品在欧美国家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更高,而高端的投资类产品出口可能更多地受高国家风险的制约。
中国电信业坚定不移地贯彻“走出去”战略,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电信成套设备以及工程承包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设备不但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也陆续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但是,随着中国电信设备出口量的增加,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家风险特别是在亚非拉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也在增加。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机制降低风险不失为中国电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对此,唐若昕表示,中国信保将积极支持中国的高技术投资类产品的出口,在相关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风险再大也要支持。
唐若昕表示,推出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 ,只是中国信保逐步建立国家风险信息发布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风险“晴雨表”的第一步。明年,中国信保将推出对全球189个国家(地区)的全部《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并逐年滚动式更新,力争为中国企业勾画一份更为翔实、细致、准确的“海图”,预报“风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