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鲸号”和“田坤号”有什么区别?哪个施工能力更强?

新推出的“田坤”和之前的“天空鲸”都很霸气,但“坤”明显比“鲸”大。庄子早就说过“坤为大远”。坤出生的时候,鲸鱼自然被还给了弟弟。是的,作为一艘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田坤”号的绞刀功率为6,600 kW(请注意这张图),最大挖掘深度为35米,设计挖掘能力为每小时6000立方米,相当于每小时在足球场上挖1.5个半米深的洞。商务部的禁令是绞吸挖泥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出口,比如绞吸功率大于等于500 kW,挖掘深度大于等于15米,总装机功率大于等于2000 kW。

田坤铰刀的威力是“出口红线”的13倍以上!它的弟弟天鲸号有4000千瓦的功率。绞吸式挖泥船的核心性能指标是绞刀功率。在深蓝的很多礁区,没有像内河或者浅海那样的淤泥可以挖。需要用旋转绞刀将海底的礁岩松动并磨成泥浆,用吸泥管吸上来,进行疏浚填岛。之前的“天空鲸”在同类挖泥船中,装机功率和疏浚能力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天威先后在南沙华阳礁、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浔礁工作174天。按每小时吹4500立方米海沙计算,天威已向南沙5个岛礁吹了超过654.38+00万立方米的沙子和海水,相当于美国3个胡佛大坝消耗的混凝土。孔繁珍工程师的话意味着,“田坤”号可以将海沙、岩石和海水的混合物从15公里外运送到岛礁,从而实现直接填海造地。在茫茫大海中,要找到适合绞杀的海底并不容易。从6 km扩建到15 km无疑意义重大。

CCCC总工程师、田坤项目主要发起人顾铭说,从国外进口的重型挖泥船通常不是技术最先进的,有时很难承担关键项目中的重要任务。大家一直在努力打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挖泥船。顾铭认为,只有自主研发和建造重型挖泥船,中国才能突破封锁,不受他人支配。在田坤之前,同样由CCCC投资建造的黑格尔号是上一代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由国外设计,国内建造,迈出了我国重型疏浚设备国产化的第一步。“天鲸”早已名声在外。该船全长127.5米,宽22米,最大挖掘深度30米。这艘船曾经配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绞刀功率达到4200千瓦。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顾铭说,它每小时可以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以填满一个标准足球场半米深的坑。毫不夸张地说,它像切泥一样切岩石。在水力填充作业中,鲸鱼可以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和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6000米的距离。

天鲸号的成功增强了中国重型疏浚设备国产化的信心。现在,疏浚大国的制造又起航了,国之重器的接力棒从“天空鲸”交到了。以顾铭为组长,CCCC副总工程师、“田坤”号监造组组长王健为副组长,CCCC为技术总负责人,联手中国船舶工业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申报国家工信部组织的高技术船舶研究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了历时五年的“5000 kW绞吸式动力绞吸挖泥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d设计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