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年4月发布)
我很喜欢浙江,去过杭州、绍兴、宁波等地。那里的大学都很美,老师都很好。
我从浙江的老师那里知道了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话题。电大系统、政府系统等各类机构,科协等社会组织都会发布科研项目。
所以我觉得浙江真的是一个有进取心,有活力的省份,有很好的科研氛围。在这里稍加努力,就会有很多课题和奖项,对于申请国家各种项目也会有优势。
在扩大研究的基础上,其他省份真的应该多向浙江学习。
浙江的社科基金项目不叫社科基金,叫“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有意思的是,浙江把社科联的网站和社会规划办的网站合二为一,叫做浙江社科网(网址:)。点开一看,居然是浙江省社科联的网站。
从根本上说,社科联是一个群众组织,类似于工会、妇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简称社科规划办)是事业单位,大部分归宣传部管。很多地方其实是合署办公,一个人两块牌子,只是有些省份是分开的。
浙江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彻底,连网站都在一起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先进性,可以提高社科联项目的水平,给基层更多的机会。
浙江省的老师一定要盯紧这个网站,因为上面的项目实在太多了。
仅2022年一年,项目申请的公告就不止一页,而且五花八门。
而且项目申请通知很早。2022年的项目申请通知是2021年4月份发出的,项目是10年6月份立项的。社科联的项目也是第二年申报的。在浙江真的很快。
在网站上,还可以看到各种区级、市级的专题,也可以看到各种专题的征集建议公告。项目应用平台也是一个统一的系统。政务的效率和透明度一目了然。真的很喜欢。
各种项目资源汇集整合得这么好,浙江都会给一朵小红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这一板块,我也看到了很多国家社科项目的动态。这个真的很努力,也很懂得宣传。
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觉得,一个地方为什么能发展好,真的和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直接关系。
本次项目申请包括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冷门“绝学”重点支持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学科层次分为专业、重点和一般。根据申请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和前期研究基础,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所有课题实行统一申报、分类评审。
(1)年度主题
年度项目主要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体现鲜明的学术创新导向和突出的学术思想价值。年度课题申报没有课题指南,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专长自主决定课题申报。成果以论文或著作的形式出现,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
年度项目中设置青年项目和自费项目。其中,青年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6 1后出生),未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学者;自费项目面向高职院校和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不含本科院校)等。申请人自行落实科研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在申报表相应栏目盖章确认。
(2)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绝学”课题。
优势特色学科主要支持我省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特色的建设和发展。申请对象为省内本科院校(含省委党校),依托学科进入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及以上学科或省级优势学科。首席专家必须是学科负责人,或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方向负责人。
交叉学科主要是适应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的研究发展趋势,重点支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
冷门“绝学”项目主要支持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包括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历史地理、竹简、音韵学、考据学、古文字学、古代天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特色文献等研究方向。
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绝学”项目列为重大或重点项目,研究周期为3-5年。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是专著、论文或多卷专著,可分2-4个子课题。子项目负责人年龄在39岁以下(1982 65438+10月1后出生)应占研究团队的1/2以上。重大项目完成后,符合规划项目要求的子项目确认为一般项目。
㈢后资助项目
后资助项目主要支持已经完成但尚未出版的优秀中文学术专著。要求稿件达到本学科领先水平且无知识产权纠纷。学术翻译、参考书、论文、教材和软件不在资助范围内。项目级是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对2018以来获批并获得不超过4万元资助的省级社科规划项目,成果以专著形式出现且未出版的,可申请出版资助,但项目不再重复。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不得以已完成的成果申请后期资助项目;同一稿件当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或国家社科成果库后期资助项目且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批准的,保留后期资助项目资格,不拨付省级资助经费。
1.没有主题指南。这种方式类似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我想这个原因是希望学者们各显神通,广泛创新,不设规矩。
2.包括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冷门“绝学”重点支持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
这个项目体系有点类似于缩小版的国家社科基金体系。冷门和交叉学科放进去了,后期经费也放进去了。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浙江省的项目申请是很基础的。没有深厚的基础,就报不出优势和特色,也就无法跨越和冷门。所以浙江的老师需要随时随地积累成绩。
3.有自筹项目,只针对高职院校和基层教研单位。这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设置很像,但又不尽相同。其实是给了基层和低水平学校更多的机会。
4.学科层次分为专业、重点和一般,但所有学科均实行统一申报、分类评价。
这和国家社科基金制度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统一申报避免了一开始就被归类,进行身份分层。比如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性,一般都是大佬们的权力场。重点是也许教授可以参加。但是浙江已经消除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一起报,然后根据书的质量给予等级认可,这样更公平。
总之,浙江浙社项目的规定有很多独特的操作,吸收了各个国家项目的优点,为我所用。
因为浙江把这两个单位放在一起,实际上更接近。
比如在申报资格上,有一些限制,避免重复申报。
比如申报的时候更加灵活,没有项目数量的引导和限制。应该成立,没钱也能成立。所以只要举报,只要不是太差,基本就能赢。
这样可以激活大家的科研热情,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总之政策给了,实践看个人。
说了这么多浙江的好处,我们来说说困难。浙江也有非常内卷化的地方。
浙江大学有专门的科研成果目录。那是比c更苛刻的目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太难了。博士毕业的条件也超级高。
但我知道浙江很多高校都效仿浙大做了这个目录。因此,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很痛苦。
一方面是课题容易立项,另一方面是论文难写难发。
很多东西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大家都太擅长科研了。
如果你是浙江的老师,看到这个地方一定也有同感。但是痛苦归痛苦,项目还是要做,论文还是要写。申请项目也能促进写好论文。
在科研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