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主义的表现
首先,在整个冷战时期,尽管美国非常重视多边合作的作用,并积极建立了一系列多边合作机制,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美国只是将多边合作机制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比如:
1.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利用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赴朝作战。其实质完全是为了自己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联合国这个多边国际合作组织的崇高目标——维护世界和平。
2.在冷战中,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只是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常常把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放在一边,随意单方面行动,造成国际局势动荡。
3.为了全面遏制* * *产品主义,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不惜发动越南战争,不仅造成了冷战的又一次热战,也极大地影响了与盟国的多边合作。
4.即使在经济领域,虽然美国是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倡导者,但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也经常利用国内立法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其中1974和1988两部贸易法带有非常浓厚的单边保护主义色彩。
5.1988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采取单边报复措施,对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单边制裁措施。
事实上,美国的多边外交政策在冷战结束后的十年里表现得最为充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冷战的突然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没有苏联威胁的新的国际环境,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特别是后者,坚持通过奉行多边外交政策来确立美国在冷战后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强调国际体系和国际法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坚持通过美国的领导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开展多边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倡导人权,积极参与多边人道主义援助和人道主义干预,推动世界各国的政治民主化,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应该承认,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领导联军将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下解放出来;从65438年到0995年,在美国的主持下,通过《代顿协定》和北约的干预,解决了波黑的连年战乱。1997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保护全球环境,遏制全球温室效应;以及克林顿政府促成阿拉法特和巴拉克于2000年在戴维营举行和谈,都是美国多边外交的成果。然而,2001小布什入主白宫,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多边外交戛然而止。
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布什政府奉行的强硬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迅速改变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首先,布什党和政府单方面拒绝承认一系列强调多边合作的国际条约,包括宣布退出克林顿政府签署的《京都议定书》,“拒绝签署”任何关于设立国际刑事法院的条约,“废除”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的任何关于国际法院的协议。
其次,布什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像上届政府那样参与海外人道主义干预或多边国际维和,并提出将始终坚持不干涉原则,即不介入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国际事务,不会为了他国利益或国际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
最后,布什政府强调国家安全至上,认为为了国家安全,美国甚至可以放弃双边或多边合作,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单独自卫。这方面最明显的反映就是斥巨资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并迫使俄罗斯同意中止美苏在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