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怎么样?

人文调查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原黄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海岸线曲线68.4公里。辖13个镇(区、街道),632个村(居),63万人口。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属于烟台地区。东临烟台,南接青岛,北与大连、天津、秦皇岛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带的一颗璀璨明珠。市人民政府驻地邮政编码:265700。行政区划代码:370681。区号:0535。

行政区划

龙口市辖3个街道,10个镇:东莱街道、龙岗街道、新嘉街道、徐福镇、黄山关镇、马贝镇、路透镇、东江镇、下丁家镇、齐家镇、石梁镇、高览镇、诸游关镇。

历史的发展

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朝末年建立莱国,秦时建立齐县,初建立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行政单位之一。龙口市不仅是秦朝著名方士徐福的故乡,也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领船队穿越日本的航海之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五千年的沧桑,为这片富庶、人杰地灵的土地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人类文明,更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春秋战国时期以风趣善辩著称的淳于髡,讽刺柬埔寨和齐威王建立霸权;徐福,著名的方士,在秦代率领数千名少男少女和各类粮工东渡,开创了中日韩友好;太史慈,三国时期著名的吴栋勇士;明朝开国元勋胡大海,为官刚正的尚书王石忠,内阁首辅范福锤,中国著名画家蒋殷;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珍;参与国史编纂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年,书法家、篆刻家、古代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出类拔萃。改革开放以来,龙口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名列全国农村百强县,1994年名列全国农村百强县第35位,山东省第2位。

1986年,撤销黄县,建立龙口市。因黄县龙口镇而得名。

1988 165438+10月22日撤销项城市、新加、杨澜、高览、东江五个乡,在其原乡行政区域内设立项城市、新加、杨澜、高览、东江五个镇。

4月7日1989,撤销海岱乡,成立海岱镇;撤销黄山亭乡,建立黄山亭镇;撤销夏鼎的家乡,设立夏鼎的小镇;撤销陈达故里,设立大陈家镇。

9月28日,1993,撤销文集镇,成立文集镇;撤销田家故里,建立田家镇;撤销齐家乡,设立齐家镇;撤销凤仪乡,设立凤仪镇。1993 165438+10月19、龙口镇撤销,在原龙口镇行政区域内设立西城街道办事处。原龙口镇人民政府为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

3月8日1995下丁家镇大沟、西马村划归东江镇管辖。

1997年6月,路透镇南张家村划归东江镇管辖(郑路韩民字[1997]第26号)。

4月3日1998,乡更名为徐福镇(郑路韩民字[1998]11)。

1999年7月,下丁家镇上官村划归东江镇管辖(韩民字[1999]第16号)。

2000年,全市总面积为893.8平方公里。辖1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635个行政村。年末全市总人口6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6万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龙口市总人口为671335。辖1街道,19乡镇。各乡镇人口:西城街道77267城关镇86911杨澜镇21398徐福珍38371辛家镇27207钟村镇32012海岱镇22388黄山关镇12389大皮屯镇204265439。8+0451路透镇35746东江镇55720下丁家镇22140齐家镇12699田家镇14499凤仪镇14755石梁镇43573张集镇25139高览镇2639。

2000年6月65438+2月65438+9月,撤销杨澜镇,行政区域并入诸游关镇;撤销凤仪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梁镇;撤销文集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高览镇;撤销田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齐家镇;撤销大陈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马贝镇;撤销城关镇,设立东莱街道办事处,将原城关镇行政区域,高览镇马家庄、大李家、窦家庄,东江镇赵家庄、闫家疃,辛家镇蓝松、王家疃、杨家疃、柏荷划归东莱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机构进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撤销辛家镇,设立辛家镇街道办事处,将辛家镇除蓝松外的其他行政区域划归辛家镇街道办事处管辖,归东莱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派驻原辛家镇人民政府;撤销钟村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城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龙岗街道办事处,龙岗街道办事处进驻原西城街道办事处;撤销黄山关镇,行政区划并入海岱镇(郑路字[2000]79号)。

2001年,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办事处)、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62.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7万人。

2002年,全市总面积为893.8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6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4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为893.82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道办事处)、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6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万人。

自然资源

龙口拥有中国唯一的沿海低海拔大型煤炭基地,褐煤总储量达26亿吨,年开采能力达400多万吨。南部山区有丰富的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盛产石油,属于“富”油区。蓬莱19-3油田发现于渤海中部,距龙口仅48海里,属超大型综合油田,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可采储量约6亿吨。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距龙口市96公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08亿立方米。中海油已决定在龙口市建设年产4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终端处理厂,并已完成地质勘探。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入运营,2004年6月全面竣工。

气候

龙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约12℃,年平均降雨量约600 mm,无霜期190天以上。

城市建设

龙口市公路交通发达,航运便利,基本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全市公路里程达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交155,日发车600班,覆盖整个城乡。大莱龙铁路龙口段已全面铺轨,11.6 km入口线今年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港口腹地将延伸至西北、华北地区,港口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将极大促进龙口经济特别是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6高速公路龙口段路基及桥涵工程已完成,将与延庆、韦偃、铜山、庆忌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到达烟台机场仅需40分钟。烟台机场已开通两条国际航线(至香港、首尔)和20多条国内航线,可直达国内大中城市,平均每周40多个航班。中国最大的地方港口龙口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码头岸线3000多米,生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拥有危险品专用泊位、煤炭专用泊位、集装箱专用泊位、客滚专用泊位和多用途泊位等。,年货物吞吐量超过654.38+05万吨,客运量超过50万人次。目前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7,000 TEU,预计今年将达到80,000 TEU。龙口港总体布局规划已获山东省政府批准,是国家重点建设港口。规划的港口用地布局分为东港区、中港区和西港区三部分。东港区以老港区为基础,属于建成区。中港区位于东港区北部,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30至40个。到2020年,规划建设集装箱、钢铁、盐、水泥等7个专用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西岗区位于齐木岛末端,为预留深水泊位区,具备建设1-25万吨级码头的自然条件,规划建设1万吨级以上的散货和石化深水码头。随着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和渤海天然气、石油的开采,龙口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海上辅助设施齐全。胜利油田在我市设立了海洋石油运输公司,作为其陆上生产和生活基地。基地拥有拖轮、货轮、油轮、浮吊、驳船等船舶29艘,5000吨级泊位3个,3000吨级泊位4个,专用石油码头1座,可承担各类钻采平台拖航定位、物资供应、应急守护及输油、试油、大型海洋工程吊装、港池航道疏浚及特大型。通信业发达。全市每年投入通信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5,438+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654,38+0,8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成为全省第二大电话市场。全市铺设光缆700多公里,形成环网结构,具备宽带接入和社区接入能力。百年电力公司是中央和地方合作建设的第一座坑口电厂,总装机容量654.38+0.06万千瓦,2002年发电量56.2亿千瓦时。* * *有大中型水库3座,库容2.2亿立方米,有亚洲最大的地下水库黄水河地下水库,日供水能力9万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建立了新区和滨海经济园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初步形成了“东城与西城相融,南山与北海呼应,新区为中心,组团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城市的经济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

2001,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中排名第25位。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财政总收入9.53亿元,其中5亿元(新口径),分别增长26.5%和3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40%。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绿色农业著称。2002年,高值田发展到8.7万亩;水果总产量22.2万吨,水产品产量19.1万吨。山东梨、龙口粉条、龙口草莓、龙口大虾、桑岛海参等土特产远近闻名。规划实施以“双十双五”工程为主要支点的农业产业化和“山区经济二次创业”战略,标准化农业和绿色农业全面实施,农业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粮经比调整为1: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7家,建成了总库容1.2万吨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气调仓和冷气仓群。7家企业、14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优质苹果、山东梨首次进入北美市场。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5亿元,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称号。产业基础扎实,运营质量逐年提升。全市工业企业1942家,形成了机械、家电、化工、纺织、轻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新型建材、食品、电子电器、汽车关键零部件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也发展迅速。目前,已培育出十大企业集团、十大民营企业等一批竞争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上市企业3家,被省体改委列为省会运营重点联系城市。2002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9家,最多时达到45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32家,最多的达7亿元。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其中“卫龙”牌葡萄酒属于中国名牌产品,“龙凤”商标被国家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98家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或产品认证。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利税3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7%,工业用电量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南山风景区二期、东海108洞国际高尔夫球场、丁龙广场、糖酒大厦、尚波广场等大型商贸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水果、蔬菜、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工业批发市场”。目前,各类市场已发展到66个。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公平贸易成交额达到3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15.5%。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拥有盛通物流、兴隆黎明两大物流企业,其中盛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家具有二级资质的县级物流企业。全市有第三方物流企业20家,年配送量过亿元的物流企业2家,小型物流配送点35个,超市内部配送中心3个。以南山风景区、齐木岛旅游区、徐福故里旅游区、织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的一个亮点。2002年,全市旅游人数达1万人,旅游总收入达4.6亿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万户,注册资本2.42亿元,从业人员31.4万人;私营企业1514家,注册资本819万元,从业人员18500人。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1.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2.1%。

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

多年来,龙口市围绕推进经济国际化这条主线,对内抓载体建设,对外抓招商引资,努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主要规划建设“四区六园”(龙口经济开发区、龙岗经济开发区、皇城工业园、北部海滨经济园、城市新区、南山工业园、丛林工业园、科亿达工业园、兴隆黎明工业园、孟海机械工业园),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皇城工业园、海滨经济园初具规模,对外开放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龙口投资,特别是成功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来我市投资。2002年,全市举办利用外资项目68个,累计达到559个;合同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4.38+0.5亿美元,分别达到654.38+0.654.38+0.0亿美元和7亿美元。2002年,全市出口创汇6543.8亿美元,增长25%。龙口涉外机构齐全,有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机构支持,实行24小时服务,通关便利。

科学和教育

1994年,我市被山东省科委确定为全省唯一以县(市)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1996,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价中排名12;1997,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示范区”,1999两个示范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1999和2002年,我市聘请专家成立了第一、第二届政府科技顾问团,成立了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开通了科技经济信息网。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77项,申请专利1646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造国家级新产品122项。龙口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91。拥有国家批准的民办大学和中加合作的东海外国语学校,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93000余人,2002年全国高校保送学生1900余人。

文明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领导干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聘任制。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镇级探索实施以“三定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切实把镇级工作重心向农村一线转移。按照“五好”要求,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认真扎实开展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目前,烟台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67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2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去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综合实力

1991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排名第60位;1992跃升至第37位,1994升至第35位,2003年排名第25位,去年排名21位。2005年,全市初步核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2:64.1:29.7;地方财政总收入6543.8+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43.8+0.2亿元,分别增长26.4%和4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亿元,增长48.5%;合同外资6.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1%、99.7%和21%。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事业

1996,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价中排名12;1997,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被认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示范区”;去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城市”称号。全市实施省级以上“火炬”项目117项,申请专利2718项,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30项。全市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65所,在校生8.6万人。2005年,有3,765,438+03名学生被送往全国高等院校。烟台南山学院是国家批准的民办大学,已初步形成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文化、环保、卫生、民政、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文化、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

社会和谐稳定

在城市方面,开展“五城共创”活动,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平安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生态龙口。在农村,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步实施“五通两建六保”工程,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知民情、解民忧、让群众满意”活动广泛开展,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广泛开展信访工作“双教育双规范”活动,推动信访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普法依法治理步伐,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斗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2005年,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先后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人们的生活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比上年增加1.29元;人均绿地面积和住宅居住面积分别达到6.62平方米和14.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冰箱、摩托车、空调和电脑的数量分别达到105台、8351台、14台和7台。到2002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1.7亿元,人均收入1.6万元。

/view/133306.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