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市经济发展局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市公安局(挂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
市监察局(与市纪委合署办公)
民政局(挂千千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公务员局合署办公)
市公务员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署办公)
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
市建管局、市交通局(挂市交通战备办公室牌子)
市农林局(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
市水利局
市商务局、海洋与渔业局(挂市食安办牌子)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市版权局、市文物局牌子)
市卫生局(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处一地)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审计局
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挂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牌子)
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市体育局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市统计局
市旅游局
市粮食局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卫生局合署办公)
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市人防办(挂人防局牌子)
市信息局
城市规划局
市园林局
市法制局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物价局
市招商局思明区位于厦门市南部,以北纬24° 26 ' ~ 24° 28 ',东经118° 03 ' ~ 118° 13 '为界,由厦门岛南部和鼓浪屿岛、北部和湖泊组成。
思明区周边海域宽阔,港口面积275平方公里,水深宽阔。外航道水深12 ~ 25m,宽1000m以上,可通航65438+万吨级船舶。内航道水深大多在10米以上,局部水深8米,宽数百米。可停靠万吨级船舶的港区岸线长234公里,其中深水43公里。港外有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岛、乌屿岛等一系列岛屿,形成天然屏障。港内风浪小,可建万吨级泊位40个左右,最大通过能力65438万吨。港内潮差4 ~ 6米,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泥沙淤积较少。地处亚热带,终年不冻。年均雾日30.8天,对通航影响不大。
思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梯田、平原依次向沿海过渡。思明区由于面积小,直接入海的河流短,岛上水资源总量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已成为厦门岛的主要水源。花岗岩丘陵、山脉和海滩为旅游业提供了自然资源。
思明区是厦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位于厦门(含鼓浪屿)南部,北邻湖里区,三面环海,与小金门群岛、漳州大陆隔海相望。设有鼓浪屿、鹭江、中华、厦港、开原、云游、梧村、贾立安、莲前、滨海等10个街道办事处,96个社区居委会。
思明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不断推进国家强区建设,精心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商贸运营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湖里区成立于6月1987 11,位于厦门岛北部,现辖5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面积65.78平方公里,占厦门岛面积的47%,海岸线24公里。
湖里区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改革开放最早。1980 10、国务院批准在环湖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 10年6月,厦门经济特区开工建设,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并在湖中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后来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岛。1987湖里区是在工业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的。
第二,地理位置特殊。湖里区是厦门岛的门户,厦门海港和机场、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在建的翔安隧道等都在湖里管辖范围内。
第三,外资密集。外资企业2200多家,投资总额约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家落户该湖。
第四,产业转型趋势明显。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湖里区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逐步实现了“退一优、强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战略,目前生产已全部退出。
五是全面城镇化快速推进。湖里区一直是全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特区初期主要开发建设了2.5平方公里、杜东港、高旗机场,后来又开发建设了象屿保税区、火炬高科技园区、航空工业城、留学生创业园等。近年来,该岛的建设重点被推向东北。环岛路、黄仙路、仙岳路、疏港路、南山路、湖里大道、呈贡大道、环岛路主干道等一批重要的市政道路都已连通。形成了“一环四横五纵”的道路框架,全面实现了“镇到街”、“村到居”。统一的城市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旧村改造,片区建设。
第六,外来人口多。全区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近3倍。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特区的建设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我区的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
湖里区将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大局,按照“六个先行区”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六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突出“五讲五促”(抓转型促提升、抓商贸促繁荣、抓项目促后劲、抓稳定促和谐、 和服务推动实施),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升。 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和品位的提升,争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商务运营、现代物流、高科技研发和旅游集散中心,更好地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集美区是西部通往厦门岛的重要门户,西北与漳州长泰接壤,东北与厦门同安区接壤,西南与厦门海沧区接壤,东南与厦门岛接壤。它位于厦门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全区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辖灌口、后溪两个镇,杏林、集美、桥营、杏滨四个街道办事处,35个社区居委会,21个行政村。1989年5月、1992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有两个管理委员会,即台商投资区和文化教育区。集美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770亿元。集美铁路交通密度居全省第一,鹰厦铁路、福厦将在位于集美后溪的厦门北站与在建的厦深、夏龙、福厦城际铁路交汇。集美的公路四通八达。沈海高速、324国道、319国道贯穿全境,集美大道、向海大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五横五纵”的城市交通骨干网格。集美也是厦门岛内外的重要接口。厦门岛内六条进出路线中的三桥一堤(厦门桥、集美桥、杏林桥、高集海堤)经过集美,BRT线路1、2号线经过集美。
二是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呈现“一心四片”蝶城发展格局。在岛内外全城一体化的带动下,2010年2月,岛外新城建设率先启动。集美新城位于风景如画的杏林湾畔,规划总用地面积44.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将以厦门北站、园博园、文教区为重点,建设集商业运营、居住生活、教育科研、生态旅游、交通枢纽于一体的环湾生态新城。
第三,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经过多年的“工业强区”,我们的工业实力雄厚,拥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和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三个工业园区。集美台商投资区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郑新(轮胎)、金龙汽车、厦大、安妮、樱花、李伦(李林)、WISH(维斯)等国内知名企业。
四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集美区实施“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开局之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优化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努力,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动漫、运营中心等重点发展领域初见成效。喜盈门、京民北部湾、人人乐、金龙汽车物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杏林湾运营中心、钱昌铁路大型货场、盛果园商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第五,旅游风景优美。拥有国家4A级景区“陈嘉庚纪念度假村”和世界最大的水上乐园博览园,每年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赛、中国越野锦标赛、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CBO)等有影响力的赛事。园博园是我市一座永不落幕的水上花园。除了传统的园林建筑,争取每年推出一个主题岛,比如教育岛、温泉岛、运动岛等。18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92平方公里的生态山地,也是集美旅游发展的重点。双龙潭休闲运动景区全面开放,旅游码头、射击中心、水上运动中心、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顶级旅游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基本形成了“一地一园两线”的旅游发展格局。
第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底蕴深厚。集美学村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到大学,教育体系完善,教育设施齐全。集美文教区拥有中科院环境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9所高等院校,以建设全省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科研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拥有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优质卫生服务设施。文化设施丰富,拥有文化馆、影剧院、嘉庚体育馆、嘉庚纪念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重视民生改善,实施“绿洲计划”,出台和完善70多项惠民政策,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贷款保险,实现全民医保。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爱心县(市、区)”称号。海沧区位于厦门-张泉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位,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5438±0℃,月最高气温28.5℃,月最低气温65438±02.5℃,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5℃,年平均日照时间223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5438。地貌以丘陵、台地、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在300年前就使其成为闽南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沧建成“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20世纪初,英国的亚洲和美国的美孚两大国际财团也将海沧作为运输石油的中转站和船只的加油基地。
1989年5月,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国务院决定将厦门海沧等地区转为台商投资区,其中海沧台商投资区规划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台商投资区。199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批示:“要把海沧打造成吸引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台商投资的中心和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重要开发区。”海沧从此进入对外开放和实质性开发阶段。
海沧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和潜在优势,被列为厦门拓展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大型产业的最佳区域。同安区,又名“银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立,1997年5月撤县。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调整后仍是厦门最大的行政区,总土地面积658平方公里,辖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7个农林农场、865、438+0个行政村、44个社区居委会。
同安历史悠久,素有“海滨邹鲁之地、文物之乡”的美誉。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之乡。境内主要产品和资源为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该地区有近30种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紫茄子、芥菜、茭白、槟榔芋、桂圆、果蔗、对虾。矿产资源有高岭土、温泉、矿泉水和花岗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梵天寺、千年古刹、梅山寺、北辰山十二龙潭瀑布、夫子庙建筑群、同安影视城等景点。有汀溪窑址、梵净塔、苏颂故居庐山堂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莲花国家森林公园、野山谷生态园、广金湖“森林家园”、凯歌高尔夫球场、翠峰温泉酒店、胜之乡。
近年来,同安区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提出了“工业立区”的战略指导思想,全力打造工业、物流、旅游“三大基地”。同安工业集中区建成12平方公里,园区配套日臻完善,“南拓西拓”加快;集休闲、旅游、居住、新兴产业于一体的25.77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轻工食品园、南方工业区、唐红工业区、莲花工业区效益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区、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示范县、省级创建文明城区先进区、科普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翔安区是2003年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区。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9月正式挂牌,是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意为安康腾飞。
翔安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东邻厦门,东北与泉州接壤,西接同安区,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厦门、漳州、泉州所居“金三角”的核心。是重要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便捷的海陆空交通。324国道、沈海高速、福厦高铁、在建的翔安隧道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经翔安隧道、滨海大道,10 ~ 30分钟内可从翔安到达厦门机场、厦门火车站、厦门港等中心区域。
全区现辖四个镇(新店、马巷、内厝、新围)、一个街道(大灯街)、一个农场(大茅山农场)。区域平坦,土地面积411平方公里,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全区三面环海,海域面积133.8平方公里,海岸线7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4.8公里,开发潜力巨大。
翔安区历史文化悠久。行政建制始于金太康三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的,给翔安带来了重视教育的历史氛围,“过度紫阳”使翔安以“海滨邹鲁故里、文物之邦”而闻名。翔安保留了良好的闽南民俗文化氛围。闽台有一些民间文化资源,如捶胸舞、松江阵、车鼓阵、南音等,“捶胸舞”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内生态保护良好,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中华马蹄蟹等珍稀海洋生物,形成了“三宝九品百味”特色的系列农产品品牌。
翔安是目前中国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仅1800米,有近40万来自翔安的台胞。翔安和金门很熟。历史上婚礼往来频繁,地缘、血缘、文理、法商混杂。尤其是大隆与金门关系密切。双方语言相同,民俗相似。还拥有全国唯一的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大隆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堪称两岸“大超市”。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发展机遇。新区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省委海西建设发展大局,对接“两个先行区”建设,推动翔安更好更快发展,翔安区委、区政府对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宏观环境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在翔安长期总体定位为厦门城市副中心的基础上,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港口物流基地、海西对台交流基地、高科技人才教育基地、优质农业发展基地。
除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厦门还有一个经济管理区。厦门经济管理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出口加工区厦门出口加工区国家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国家保税港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国家保税物流园区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国家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区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