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
4.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查阅、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定
(1)模式:
1.教研室安排老师做“如何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写论文的每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导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并初步确定论文方向。
3.论文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题目,在教研室汇总后发布给学生参考。
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根据学院提供的参考题目自主选题,也可以自主选题。他们必须向讲师报告,并在开始该主题前获得许可。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跨专业选题。
㈡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务、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语单词。
2.论文的结构包括:
1)标题
2)作者和导师姓名。
3)摘要(150-200字,中英文均可)
4)关键词(中英文)
5)身体
6)参考书目
3.摘要通常是长度不超过300字的段落。
摘要通常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题目在学术领域的一般知识是什么?
(2)论文关注什么研究课题?
(3)你用什么方法或材料来支持你的主要观点?
(4)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5)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关键词(Keywords)3到5。除了专有名词,其他单词都不用大写。
用分号分隔。
关键词要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所以经常出现在标题和摘要中,多为名词,比如用investigation代替investigation。
5.介绍
6.引言和结论之间的正文应分成几章。章节的编号方法应为分级阿拉伯数字。第一级是“1”、“2”、“3”,第二级是“2.1”、“2.2”、“2.3”,第三级是“2.2.1”。
每一层的标题都写在单独的行中。一级标题写在中间;二级标题序数写在顶框,后面空白框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和四级标题写在两个空格内,标题写在下一个空格内。第四级以下独立行标题顺序为a.b.c。...和a.b.c .,两个空格写序数,一个空格写标题。正文中,包含在总项中的分项应当单独编号,分项中的分项应当用半括号编号,括号后不得加其他标点符号。
7.如果有评论,应该是尾注。注释应编号并放在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5篇。该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的顺序为:作者、书名、期刊名、出版年份、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9.论文以Word形式打印,A4纸类型,单倍行距,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
10,字号要求:标题为3号黑体,副标题为4号黑体,正文、备注和。
参考文献编号为5。
11.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联系导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后上交。装订顺序是: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3)毕业论文指导
4)内容
5)中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6)英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7)文本
谢谢
9)参考文献
13,时间表:
1,确定题目1周(2009年2月22日前)
2.论文大纲第二周(2009年3月1之前)
3.完成初稿后3-5周(2009年3月22日前)
4.在第6周(2009年3月29日之前)完成草案
5.论文提交的第七周(2009年4月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由Word文档自动生成,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各占一页,用一级标题标注。
四、交货要求
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在课堂上提交给辅导员,辅导员汇总后提交给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本如下
目录
中文摘要1
摘要2
1简介2
2企业文化的内涵3
2.1文化和企业的定义3
2.1.1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3
2.1.2企业组织管理形式4
2.2企业文化4
2.3了解企业文化5
2.4企业文化的功能6
3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7
3.1组织创新的内容7
3.2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7
3.2.1影响组织结构创新7
3.2.2对组织流程创新的影响8
组织系统创新8
4结论9
参考文献9
谢谢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本文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然后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并从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和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 *对企业的发展有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摘要(用新罗马字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容,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第三讨论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过程、组织系统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制度创新
1简介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重要性和影响,使人们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的先进文化,才能在中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其影响力,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企业文化的内涵
2.1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力以及物质和精神创造的总和。狭义上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一切形式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要实现其以行政组织代替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企业组织形式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式。
2.1.1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企业组织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法律形式,即业主制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个定义是基于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感受。。。。。。
(下文略)
4结论
21世纪,最响亮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关键的驱动力,企业文化与创新密切相关。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理念相融合,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和谐发展,相互促进。
表示感谢/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你完成了这篇论文。。。老师。正是她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修改论文,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毕业生,我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学习不同学科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学习时间很短,但老师们的影响对我的人生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在此向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此感谢!
在我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里同时学习工科和管理学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和财富。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充分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和老师。
参考
【1】罗忠伟。高举荣耀。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
[2]埃德加?肖恩。企业文化和领导力。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
[3]威廉?多芬,科林?l?价格。265438+20世纪CEO的商务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4]杰奎琳?詹姆斯喜来登酒店。l?斯特恩。企业文化:消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艾伦?迪尔,艾伦肯?妮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
[6]欧文格尔?罗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战略(科学研究),1995(2)
[8]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案例研究。科学研究),1992(2)
[9]梁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10]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企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和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徐清锐。技术创新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13]阎光通,刘正洲,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周振华。企业重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刘冀生张德。中国企业文化-现在和未来。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1991年。
[16] E?海能。理论与实践的展望。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17】华锐。新世纪的中国企业文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