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第一,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一)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一般可以理解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境界和劳动技能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实质是把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素质和认识提高到当代发展水平,实现主体素质的现代化。目前,人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念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其次,在知识和信息的现代化中,现代人必须具备信息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开放创新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能力;第三,社会关系的现代化依赖于社会关系,人既是主体发展的手段,也是服务于社会的手段。但是,人的现代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所以人的现代化必然与社会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社会发展和人类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社会就不再具有社会属性。人就是社会中的人。没有社会,人就不是真正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的塑造。马克思认为?人不是生活在世界之外的抽象生物。人是人的世界,也就是国家和社会?[2]。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现代化只有在社会的现代化中才能实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引导和塑造。现代人必须具备现代竞争所需要的独立的主体意识和现代人格。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高度分工和现代化管理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视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平衡的心态,以及理性规范的行为,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的塑造,社会的塑造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传统的人?去哪?现代人?改变,由?必然?朝向?自由?。
2.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无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还是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两者都要通过人来实现。生产力的更新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但社会发展不是简单的生产力现代化。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现代化。没有这个目的,社会现代化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改造世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英格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长期发展和成功的前提?[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对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和他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没有现代人,社会发展是不可能的。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不同步
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直接统一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斗争,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也有斗争。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系统中的两个矛盾,它们相互存在,相互促进。然而,由于人作为主体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个人发展与社会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和不同步性,这影响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并滋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价值观扭曲、人的异化和社会适应困难。现实社会中,社会在进步,人却越来越成为畸形的一维人。
二,人类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排他性和不同步性,使得人的现代化在整体社会环境中显得极为尴尬。在科学主义和经济至上的时代,价值观扭曲,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异化,人格冲突更加激烈。在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社会适应越来越困难,人的现代化面临着各种问题。
扭曲的价值观
价值认同感减弱。人的现代化不仅指知识和技能的现代化,还指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变化导致人们对过去统一权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质疑,评价标准多元化,导致传统文化流失。这些问题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
追求利益至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凭借其发达的经济优势,西方的腐朽思想强烈渗透和侵蚀他国公民,传统价值观失落,价值虚无主义抬头,市场经济中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扩大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引导目的的手段,而是代替目的的手段。不是生存决定占有,而是占有决定生存。不是人领先于物,而是物领先于人。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追求财富,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3]。在追求利益至上的光环下,人性被扭曲,人格被消解,价值观被严重颠覆。
(二)人的异化更加明显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是不断异化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马克思曾经说过:?技术本来就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变成统治人的力量?[2]。现代社会,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人的活动围绕着机器的运转。人们很难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能力。在科学主义面前,人的存在只是一种物质、物品、原材料。人不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技术的奴隶,成为职业的、专门的人。人的发展更加片面。?技术的人文目的被颠覆了,自由走向了反面,理性变成了奴役人的工具,人变得没有人性了?[4]。科技越发达,现代社会人的异化越明显。
(三)越是难以适应社会。
在信息社会,社会的快速变化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住房、婚姻、教育、就业等问题都可能使人陷入困境,而社会中物质欲望的交叉流动又使人的人格冲突更加激烈,更加难以适应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被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但竞争的残酷也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增加了社会适应的难度;现代社会生活的流动性和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也正是有了这些自由选择的机会,人们的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社会适应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途径
(一)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个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一定的政治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只是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社会教育的现代化来实现。英格尔斯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他的现代性水平正相关吗?。也就是说,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这是因为教育具有很大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赋予人们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方式,塑造健全人格,而且激活自我意识,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呢?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搞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全社会的现代化?[5]。
(二)加大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引导。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的现代化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矛盾,即文化冲突和价值观扭曲。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力推行其意识形态,传播西方的普世价值、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而很多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受西方国家实力的影响,把西方文化当成?唯一具有普遍权威的标准?价值观严重错位。而人的现代化不是物质财富的现代化,也不是?总体来说?西化的过程就是发展质量现代化的过程。
现代化的过程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互动的过程。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重视现实、实效、过程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品质却被抛弃或否定。如果不加强引导,必然会误入歧途,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因此,需要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利用大众传媒引导民族文化,倡导独立、创新、进取的现代精神和适合大众消费的生活方式,抵制各种丑恶的思想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软环境,使人们提高文化素养,自觉完成学业。传统的人?要有全面的素质?现代人?改变。
(三)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
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越来越异化为技术的奴隶,导致人文文化的缺失和人的片面发展。我们知道科学的答案是?真的吗?,揭示了自然规律和人文文化的答案是?又好又漂亮?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什么是科学与人文?硬币的两面?人性本善,工具理性会导致人性更大的分离。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科技发展中人文理性的纠偏缺失造成的。
在人类现代化中,工具理性不可或缺,但价值理性更重要。在社会发展规律上,要支持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解释和改造世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人文科学为导向,使之有利于人类的现代化,统一规律性和目的性。没有人性的指引,我们不知道现代科技的发展会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人性的引导在于建设和创造,正如学者们曾经说过的?对科学的人文理解是对科学的哲学理解?。社会的现代化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辩证轨迹和对世界本源的把握,不可忽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类的现代化才能摆脱技术的束缚,实现目标?必然?朝向?自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