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怎么处罚?相关法律法规?
1.民法通则第120条?第3条规定,侵犯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应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侵犯他人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全额赔偿原则全额赔偿。
侵犯他人隐私,造成他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应当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被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2.《刑法》第253-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为他人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公开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开丑化他人人格,或者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5.《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第一审案件。但是,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6.宪法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扩展数据:
隐私权
保护措施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泄露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刺探他人私生活、通过私读日记、私拆信件等方式刺探他人秘密,都是侵犯隐私的行为。当然,为了公众的利益,执法部门依法调查并公开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并不属于侵权行为。
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摆脱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人格依附的“父为子,夫为妻”的旧观念;不干涉别人的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不揭露人的缺点,不扰乱人的安宁;不热衷于因为好奇而打听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应该纠正一些不尊重他人隐私的坏习惯。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感和荣誉感。个人隐私权包含了两个最忠实的守护者——责任和荣誉。亲戚朋友之间经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承担起这个隐私的责任和公信力,既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能保护和尊重他人的隐私。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
参考资料:
隐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