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科技是什么时候戴上帽子的?

5月11日,*ST华影正式摘帽,股票简称变更为“华影科技”。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公司已经逐渐走出了中国显像管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数据,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65438+9400万元,同比增长48.85%;归属于它的净利润为665,438+065,438+000万元,从而扭亏为盈。值得一提的是,2021,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强盈利能力。

华映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确立了“大面板、小模组”的发展战略,专注于面板业务。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持续上升,公司将进一步抓住市场机遇,降本增效,继续探索。

“大面板”战略下的利润提升

2018年底,中华映管“雷霆”一声,申请重整破产,立刻影响到了福州的华映科技。

中华映管是华映科技的原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最重要的客户。事发后,华映科技不仅面临30亿元货款无法追回,生产经营也一度陷入停顿。2018和2019年度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9.66亿元和-25.87亿元。

在重重危机下,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以下简称“信息集团”)果断应对,迅速组建新的管理团队接手公司,在业务上确立“大面板、小模块”的发展战略,重组优化组织架构,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公司运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华映科技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74亿元增长48.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亿元,同比增加186.88%。

华映科技表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发生了重大实质性变化,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华映科技已将面板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公司虽然在2017年才进入面板厂商行列,但凭借自主研发的MOx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技术,已经进入三星、华为、联想等知名品牌的面板供应商体系。在过去两年中,公司的R&D投资占其营业收入的13%以上。

公司面板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华家彩经营,产能利用率和产品良品率保持在90%以上。根据CINNOResearch的统计,2020年华家彩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将排名全球第八。

数据显示,2020年,华映科技主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5438+6300万元,同比增长50.41%,其中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由-53%增长至-15%。2021一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已提升至11%,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计划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增产量产28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华嘉彩板业务销量为7506万片,同比增长67.79%;销售收入654.38+0.59亿元,同比增长654.38+0.654.38+0.5%;整体亏损约4.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543.8+0.3.4亿元。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折旧成本高,虽然公司面板业务同比保持高速增长,但仍难以覆盖固定成本。因此,公司计划通过扩大面板业务产能,提高规模效应,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比例,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悉,子公司华家彩目前拥有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线,但公司现有产能3万片/月的面板产品生产线已实现满产满销,面板产品供不应求。

据初步统计,公司2020年底及以后的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并与多家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达成战略合作。

随着IGZO高端产品实现量产,公司拟于2021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面板产品产能。

根据公司4月中旬发布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28亿元,用于IGZOTFT-LCD生产线扩建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线量产项目,信息集团将参与本次定增。通过此次扩产,蔡佳液晶面板生产线产能将由3万块大板/月提升至4万块大板/月,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线改造为生产线,形成3代线3000块大板/月的产能。

行业研究机构献帝咨询总经理崔吉龙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认为,IGZO金属氧化物技术在功耗、续航等要求较高的产品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相关技术储备可能为公司进入下一代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提供跳板。然而,由于半导体显示器件下游产品的快速升级,对半导体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同时不断提高产品性能或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