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森的梦想

如果说柴永森是海尔从产品品牌战略向多元化战略转变的具体执行者,那么在1998中,柴永森就是海尔集团从多元化战略向全球化战略转变过程中的领军人物。

柴永森还担任海尔电器国际公司海外推广部部长兼经理。这一切都说明柴永森负责的是海尔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他的职责也可以印证外界对柴永森接班人地位的猜测。

在全球化战略中,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

1998 65438+2月,受命组建海尔海外业务推进总部。集团原来五个项目的进出口公司整合到一个部门。“拳头收了,打起来更有力量!”

早在8月1998,海尔集团开拓欧洲市场的时候。柴永森发现,商场里的海尔冰箱完全无人问津,欧洲市场代表不断摇头说“不”。原来海尔的冰箱在外观系列上并不适合欧洲人的口味。

仅仅65,438+0个月后,当欧洲市场代表Frans Jamry被邀请到海尔时,老外惊呆了。在海尔的样品陈列室里,摆放了大量35个规格、7个系列的冰箱,既有适合法国和意大利的线条柔和、设计浪漫的圆形冰箱,也有德国人和荷兰人喜欢的线条粗犷、笔直的凹凸不平的冰箱。柴永森和研究人员仅仅通过拍照就在1个月内设计出了这些冰箱,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个性。

在海尔的宣传文章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我们可以只是把它当成宣传,但事实是无法回避的。目前,海尔在全球已建成56个贸易中心和17个工业园区。海尔冰箱占美国30%以上,空调占欧盟10%以上,洗衣机占中东10%以上。

数字是可以验证的。

据柴勇军介绍,2000年海尔集团总销售额为406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约为1/4。柴说:“我们的目标是三个1/3,即中国制造、中国销售、中国制造、海外销售。”

去海外是根据市场情况。如果是基于产品领域,柴永森负责海尔在新经济领域的产品。目前集中在IT产品领域。同时,柴永森在这个领域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在张瑞敏的规划中,希望未来海尔的IT产品占集团总销售额的50%。柴永森告诉记者:“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们现在的电脑和手机只占1/6左右。”

柴勇军主管一个叫“电脑事业部”的部门,这是海尔进军IT行业的关键点。1999 65438+10月31海尔电脑上市。第一年,他们做了4万台电脑,第二年,2001,他们的目标是超过50万台,几乎每个月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但是集团还是不满意,因为计算机部门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告诉记者:“我对此非常不满。计算机行业应该是以十倍的速度在发展,我们还没有达到,在理解用户需求方面也没有达到十倍的速度。只有快一百倍的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有快十倍的市场机会。”

IT行业对于柴永森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要一步一步的进去,深入进去。柴永森说:“虽然我们还达不到目标,但我们在IT方面的新产品研发支出占整个集团的70%。现在我们在全球有65,438+00个科研中心,他们正在研究三个阶段的技术:现在、中等和高级。”

经过多年的环球旅行,飞机成了柴永森的“移动办公室”。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我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看到中国海尔的产品!”

这似乎是所有海尔人的梦想。

1995年,年仅32岁的柴永森被任命为某洗衣机厂总经理,负债率143.65%。他大刀阔斧改革,仅用三个月就还清了债务,当年盈利654.38+0.6万元。美国哈佛商学院在MBA案例教材中首次将此案例作为中国企业正面案例写入。1997,他再次被任命负责另一家被兼并企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恢复了停工一年的洗衣机生产线。如今,海尔洗衣机已拥有12系列产品,100多个规格,是全球唯一能同时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的洗衣机企业。自1998以来,海尔集团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出任海尔集团电器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海外市场的推广工作。通过出口打造品牌,让当地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通过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海尔品牌在当地扎根;通过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达到融资、智能化的目的。目前,海尔产品已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6000多个营销网点。

采访笔记:柴永森、海尔人与企业的气质

当柴永森告诉记者他在海尔呆了17年时,记者有些惊讶。惊讶之后是怀疑。首先我怀疑他是不是大学毕业——因为他来海尔的时候才265,438+0岁,想着也许他真的是高中毕业,甚至是个工人,就像张瑞敏一样。然后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于一个销售额406亿,几乎是跨国公司的企业,一个在海尔土生土长的人能走好方向吗?

其实柴永森是大学生,后来拿到了硕士学位。了解了柴永森的经历后,记者更是反思:在网络泡沫经济中看多了博士、MBA,不自觉地提高了评判人的硬性标准,眼睛也开始冒泡了。

张瑞敏说:海尔就是大海。

对于柴永森来说,海尔是最好的商学院。如果你知道柴永森的经历,你就不会有太多的疑惑——我是看了海尔最新一代网络家电的进展后开始这么想的。一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引领了海尔的新经济。如果他没有不断地学习,他永远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与、杨等人相比,柴永森更有实践和经验。

柴永森很低调。即使你和他一起喝酒,他也不会在侃侃喋喋不休。我见过的柴永森,总是把胳膊放在桌子上,耐心地听。他少喝酒,理由是“工作有规矩”。偶尔你夸海尔,他也会过来和你喝一杯。

我曾经设想过柴永森接班后会采取什么形式,但是一直想不通。和联想一样,海尔爱宣传,但我不认为张瑞敏会像柳传志一样给郭为一面锦旗,给杨一面牌匾。这两家企业的气质不同。联想属于北京,海尔来自山东。

因此,柴永森绝对不同于杨和郭为。

柴永森应该是典型的山东人,内敛真诚。“砸你手机”这种表情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

和很多名企一样,海尔的产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记者问:“现在海尔的资本构成和产权问题是怎样的?”柴永森轻描淡写地说:“别问我这个,真的,我不知道。”让人觉得海尔人真的不那么在乎自己想拥有多少股份。

海尔党委宣传部长苏表示:“一些企业需要重组,因为它们的发展受到体制的阻碍。如果海尔的发展没有因此受到阻碍,很多人不管有没有股权都还在努力,为什么要这么着急改变呢?”柴永森应该是那许多人中的一个。回来的飞机上,记者遇到一个拿着样机的高个子(来不及值机),最后汗流浃背地钻进了经济舱。他实际上是海尔一个业务部门的副总裁。我想这应该是那许多人中的一个。

看来在海尔,目前精神的推动力大于制度的推动力——当然这个问题因企业而异,即使真的适合在海尔,也是见仁见智。

永森除了“摔手机”这种“真实动作”之外,还喜欢说实话。当我问他:“你为什么不为海尔电脑部门的发展找些‘Huck fish’呢?”这是你的专长。"

柴答道:“不好吃。海尔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如果不好,会让自己陷入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