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如何做一名律师助理?

依稀记得我做律师助理的第一天,穿着借来的不太合身的西装来上班,和导师一起接待客户。虽然坐在我旁边不用说话,但我还是很紧张。脸涨得通红,不知道手往哪里放。

几年后,我已经开始带助理接待客户,但在处理大客户时,还是需要和老师、父亲一起接待和承接。在接待和办案过程中,因为长期的积累和磨合,和老师的父亲形成了非常好的默契。老师的爸爸一看我,徒弟就心领神会了。

助理和律师形成默契,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相互配合弥补不足,共同努力,形成双赢。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律师助理是如何与老师培养默契的。

刚进律所实习的助理,往往听不懂律师想说什么。助理起草一份文件总是要花很长时间,几乎相当于律师完整的口述。即便如此,助理最终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律师的要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法学院的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接触到的法学知识只是法学的表面知识,更多的侧重于理论研究。进入实践领域需要对某一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需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仅仅依靠学校掌握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完成律师布置的实务工作的。

比如在处理二手交房买卖纠纷时,合同签订后产生纠纷,买方想继续履行。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但实际操作中,前提条件之一是中心产房必须挂牌登记。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几乎不可能接触到这个知识点。

助理不具备这方面实际而深入的专业知识,自然很难得到律师想要表达的观点。

律师助理通过司法考试后进入律师事务所实习必须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对于实践中的办案过程,由于不参加司法考试,法学院学生并不重视。

不熟悉流程,案子到了哪里,下一步该怎么走,助理当然是一头雾水。律师要做的事情,与案件进展到了哪个过程息息相关。不熟悉流程,自然很难和律师形成默契。

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多都是处理同一类型的案件。今天来咨询的客户的案例,可能类似于昨天关闭的一个档案,可能需要助理立即反应,找出这个档案。如果结案成功,这份卷宗会大大增加委托人的信心,可能会成为委托人委托律师的重要因素。

但是,律师让你找这个卷宗,你很不解。你为什么不呆在会议室让律师出来找文件?不熟悉的档案是难以形成默契的重要因素。

一些律师助理受美剧、英剧中帅气律师形象的影响,踌躇满志,踏入法律行业。他们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并在侃侃的法庭上交谈。有这个梦想是对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国的法学教育是脱离实际的。即使你以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没有经历过实战训练,也无法在实践中把握住案件。

因此,刚刚练习过的小白,请放低身段。你是助手,帮助指导老师办案,提高老师的效率,升华老师的形象,提高老师的语录。颠倒主次之分,肯定会造成大乱。

指导老师布置的工作,助教要按照老师要求的时间、形式、质量标准来写。律师助理必须有超强的执行力,高质量、全面、综合地执行任务。律师助理,完成任务是你的首要目标。

律师助理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指导老师经验丰富但体力跟不上。助理律师和指导老师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助理可以快速积累经验,尽快入行。律师可以节省体力,更容易处理案件。随着助理的成长,助理可以更好的分担律师的压力,律师有更多的精力用经验接单,律师助理和律师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共赢。

一个刚执业的律师助理,必须快速积累专业知识,配合律师工作。读书当然是首选。怎么看书?笔者认为,阅读要把握两个要素。

我刚做律师助理的时候,硕士从事的是二手房交易。当时每两天看一本二手房纠纷的书,两周后就建立了对这个领域的宏观认识。宏观认知建立了,这个领域的法律思维才能建立。细嚼慢咽,难免会陷入无尽的细枝末节,最终因为时间而不得不放弃。

很多律师助理在律所实习,有空就看书,但是不知道看什么。因此,他们慢慢蚕食魏振瀛的民法教科书。在学校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在律所这样做就太傻了。

既然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实务工作和读书,当然要读某个专注领域的书,首选法官写的书,其次是实务律师写的书。这两类书贴近实际工作,实用性强,对律师助理快速阅读很有帮助。

熟悉档案是助理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对文件如此熟悉。熟悉什么?

我国法院的判决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熟悉了事实,就熟悉了案件的血肉,无论是做材料还是讨论,就有了基础。做助理的事实是陌生的。老律师在讨论案件,无异于对牛弹琴,律师助理自然无法从中获得经验。

你可能知道所有的法律知识点,但是律师如何运用法律,如何巧妙设计诉讼方案,远比模拟审判复杂,而且不同的案件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如何选择,如何前后考虑,这些都是助理要琢磨的事情。

学习保护是律师助理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要学会保护自己,首先要知道哪里有会伤害到自己的风险。风险记录在律师的档案里。如何从卷宗中判断风险,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律师的经验从何而来?可能会有启发。

当你熟悉了案件事实,了解了律师的办案思路,你对一个案件一定有很多想法。这个时候,不要把这些想法埋在心里。你心里想的和你口中表达的总是有质的不同。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导师交流。你们的默契是通过反复沟通逐渐建立起来的。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出庭。师父在法庭上的陈述,法官的处理,对方当事人或律师的反应,都是你办案思维的反馈要素,会决定你的办案思维是否以及如何提升,庭后和律师做一个总结。在处理、沟通、反馈总结之间,逐渐形成默契。

最后,祝刚刚进入和即将进入律所的律师助理们能够早日顺利入行,最终体验律师行业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