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欲》的另类解读

周末闲着没事,就和家人去看了场电影。听说Xu zhēng主演的《求生欲》很受欢迎,就选了这部。小剧场爆满,我们去晚了,只有第一排座位。回头看大屏幕有点晕。

本来想看个电影放松一下。没想到这部电影这么残忍。我的心从头到尾都很沉重。我担心电影里的病人,也担心Xu zhēng,怕他们被警察抓到。在影片的结尾,当Xu zhēng正在给病人送药时,他被睿智的神武人民警察当场抓住并摔倒在地。当患者们惊慌失措的拿着药被警察追赶的时候,Xu zhēng的眼里流露出绝望,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了很多赞美这部电影的文章,有的说是“零差评”。说实话,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感动,也很思考。这样的题材是怎么通过审查的?看了之后终于明白了,Xú Zhēng提前出狱了,他的前姐夫在门口接他,叫他不要再卖仿制药了,因为这个格列林已经被国家列为医保药,国家队出招一劳永逸解决慢粒白血病人买不起药的问题。

电影的剧情发展是合理的。卖印度神油的商贩Xu zhēng在父亲要做血管瘤手术,费用高到付不起的情况下,无奈之下去了印度。他走私了一大包仿制抗癌药——格列林,售价10倍,至今仍成为广大慢粒患者的福音,因为每盒正品格列林价格高达4万元,是Xu zhēng的8倍。后来房租还清了,父亲可以做手术,朋友可以经常出去潇洒,Xu zhēng很快就体会到了财富的自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Xu zhēng放弃了仿制药的代理权,转行做服装,过着非常潇洒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以前搭档的老婆来找他,让他出山帮忙救她老公。看到自己因为买不起药而奄奄一息的伙伴,Xu zhēng良心发现,自己又走上了卖仿制药的危险道路。尤其是当他听到老搭档自杀的噩耗后,脱胎换骨,而为患者提供进价药品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格雷林,甚至在印度药厂关闭,买不到进价药品的时候,成了活雷锋。

在整部电影中,有对患者的关心,对销售假药的理解和宽容,有对西方公司的抗议,西方公司是李乃文扮演的处方的代表,被人们所憎恨。只是,我们看不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正品药那么贵?我在百度上找到了相关专家的讨论:

药物研发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的淘汰率都很大,也就是说很多药物研发并不能走向市场盈利。由于各制药公司的R&D计划是保密的,因此很难准确统计失败的R&D项目及其消耗的成本。但一般来说,每100个药物研发项目中,大概只有1甚至1是成功的。假设每个项目平均花费了医药公司6543.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那么6543.8+000个项目花费了6543.8+000亿美元。但是99个失败的都不会产生任何利润,只有成功的1才会分摊这些成本。换句话说,成功的1项目可能有5亿甚至10亿的直接R&D成本,但必须承担10亿的成本才能让药企整体盈利。

原来是这样的。没有药企投入巨资,冒着巨大风险的研究,似乎不可能研制出这么神奇的药。如果患者购买印度仿制药,一个真正具有R&D功能的机构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情归情,情归情,生命的确值得尊重。但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某个阶段,如果不尊重知识产权,阻碍更好更新的药物诞生,恐怕不是人类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