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锻造“创新链”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并不意味着政府从此“放手”。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目前市场机制不健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亟待开发。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培育市场、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坚持市场导向,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发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

王殿富表示,单个企业R&D实力的不足,可以通过政府政策调控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他举例说,彩色模拟电视出现的时候,国内电视企业的R&D实力“与索尼、松下不可同日而语”,但依靠集体力量,中国掌握了彩色模拟电视的部分核心技术,到90年代初,部分电视生产线已经国产化。

未来关系到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也需要举全国之力实现原创性突破。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个“创新链”包括什么?分析人士认为,孵化器、公共R&D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是这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专家指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应围绕技术研发、专利、知识产权、标准等构建一套产业机制框架。包括围绕重大产业应用和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参与者的一系列技术联盟;推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工作体系,加快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等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标准。

倪光南认为,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唱主角”,而是意味着政府的主要职责从“唱戏”变成了“搭台”,从组织技术创新变成了改善创新环境。“863计划”计算机学科专家组组长淮说,政府单纯给钱立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让整个创新链完整而活跃。确切地说,政府的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要聚焦创新链的薄弱环节,让企业的内生创新动力顺畅快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