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南京有哪些意大利公司?
一个意大利企业家的烦恼
江苏是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最集中的省份。几年前,意大利商人卢柯来到江苏镇江丹徒新区工业园。现为通用水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该企业在中国有47名员工,在意大利有3名员工。
面对《环球》杂志的记者,卢柯毫不掩饰自己的烦恼:“两个月前,当我们的第一批产品要运回意大利时,当地邮政部门和管委会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货物出口清关。”卢柯感到困惑的是,一个有外资企业的工业园区不知道出口货物的程序。
“这种事情在沪宁两地是不可能发生的,”卢柯说。他说,在这个名为意大利工业园的开发区里,只有一家欧洲企业。
卢柯也对中国的一些“潜规则”感到不安。他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与主管单位“协调”后,铺设天然气管道的最初报价突然降低了50%以上。但是享受“折扣”的卢柯并不高兴。“这与意大利的商业习惯非常不同。在意大利,如果我的产品值20元,那就是20元。别跟我说值40块钱的两倍,然后我们再讨价还价到最后的20块钱。”
“我的精力是要用在工厂和公司的运营上,而不是每天把精力花在这些问题上。”
当然,“合作就像婚姻,苦甜相依。”来中国发展的意大利商人,要做好适应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心理准备。扬州宝应县意大利(江苏)产业园宝胜集团副总经理胡正明告诉《环球》杂志,这家企业的意大利专家为了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经常与当地工人交流,有一位专家曾经下乡听淮剧。
同在一个公园的意大利人拥有的阿斯塔指挥有限公司总经理桑维尼对当地政府的帮助“非常满意”。他说,当地政府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并帮助其减少审批等复杂程序。他说,他已经决定再投资700万欧元扩大规模。
扔掉“恐惧”
事实上,一些意大利企业家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其他外商经历过的。但不同的是,意大利在中国的投资大多是中小企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上海代表富泰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目前,意大利在华合资企业约有800家,其中750家为中小企业合作。迄今为止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仍然是1996成立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
但是,意大利企业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普罗迪在访华期间表示,中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意大利商界存在“恐惧”,忽视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我们应该抛弃这种“恐惧”的悲观论调,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现在,这种沮丧的情绪正在被理性的反思所取代。意大利十大出口商之一的Varase实业家协会主席阿尔贝托·里贝拉(Alberto Ribeira)说:“意大利的企业,尤其是纺织、时装、鞋、食品等行业的企业,在中国‘低价’的强大攻势下屡屡受挫。然而,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加了意大利在机械、零部件、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领域的出口。”他认为,大多数人对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影响的看法并不全面客观。
意大利驻华大使曼凯迪大使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意大利可以在改善整个环境方面提供自己的知识、技术和产品”。事实上,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味”正是意大利许多中小企业所擅长的。
“意大利产品是为精英设计的,无论是政治精英、商业精英还是文化精英,”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意大利问题专家罗洪波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意大利的衣服讲究质量,价格也比较高;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他们的商品会越来越有市场。”
踏上中国之旅
虽然普罗迪的高调访华为意大利企业大规模投资中国营造了热烈的氛围,但要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并不那么容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徐立元教授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普罗迪上台前就有推动中意关系的意向,但目前意大利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也在改革,面临一些困难;另外,意大利的官僚主义也是出了名的,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还不好说。”
同时,意大利在华投资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于习惯于接待大型跨国企业的中国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来说,需要相当的适应期。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资金少。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花大钱;小企业也更复杂。他们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群人。”罗洪波告诉记者。《环球》杂志记者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听到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官员说,国外的中小企业不比大企业差,应该享受和大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否则会出问题,不容易“伺候”。
此外,意大利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于其相互依存形成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如果中国当地的开发区无法匹配这种“特殊”的发展环境,吸引大型意大利中小企业将非常困难。
然而,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相对应的中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问题,并不总能成为合适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意大利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他们的核心技术和独特的品牌。然而,正是这两大法宝的宝藏,成为了一些意大利企业进入中国的顾忌。“一些(意大利)企业害怕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些问题,根本不来,包括制鞋业和时装业,这些都是靠专利生存的。”徐丽媛告诉记者。
“人家的核心诀窍肯定不会给你。比如我们的丝绸、纺织品做得差,他们肯定不会教我们,”罗洪波认为。“当然,意大利公司不可能不来中国这个大市场。”
在《环球记者》采访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的最后,他的话颇耐人寻味:“菲亚特集团在江苏的合资公司去年被意大利接管,所以他们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方面更放心……”
此外,商业文化的差异也考验着意大利在华企业。胡正明说:“意大利人正直程度高,比较现实,但不容易变通;与他们的谈判必须谨慎和周到,因为如果任何一项协议无法履行,就很容易质疑我们的诚信。”
他还表示,目前一些中国人思想超前,做大做强的意识很强,甚至有的雄心勃勃,而意大利则稳中求进,不愿盲目扩张,对完成计划任务很满意。他以自己的企业为例说:“按照宝胜的目标,公司至少做到了1.5-2亿的规模,但意大利坚持稳定在7-8亿。”
与其谈论问题,不如解决问题。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做。为了追求双赢的结果,中意双方都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Mainland China表示,地方经贸委和其他政府部门只能建立平台,促进两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吸引投资。至于合作中的困难,政府力量有限,一直无法介入。不过,他透露,江苏省正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处理中意地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会开通专门的热线。
而富泰则表示,很多已经在中国开展投资合作的意大利公司老板告诉他,“我们来江浙开公司,首先是了解当地的法律等情况,然后和当地的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旦出现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更容易得到有效解决。”
富泰严肃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知识产权)在意中合作中会越来越无足轻重!”
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方面,作为WTO成员,中国逐步实现国内企业行为与国际标准、协议规范接轨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一大批知名品牌将会涌现,中国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将成为推动地方政府和权威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内生力量。
意大利:中小企业之国
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吸收了全部员工的70%,对GDP的贡献为66%,创造了约一半的出口产品。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区域同行形成的集群。它们以“一区一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小城市或小城镇发展形成的无边界地区或地带;而“工业”是指具有意大利色彩和风格的传统工业,如纺织、皮革、制鞋、石材、木材、玻璃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摇篮”。
比如乌迪内斯省就有一个“桌椅三角”。在这片不到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786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约6000人。小三角每年生产3000万张桌椅,占意大利市场的80%,欧洲市场的50%,世界市场的32%。
意大利有199个产业集群,分布在15个州。他们创造了意大利90%的纺织业,90%的鞋和皮革制品,95%的意大利木工和家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