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口多少?
人口密度:9606人/平方公里
河南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东北角,因起源于2800年前的金水河流经辖区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36.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78.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6万,现辖17个街道和3个园区(金水科教园区和河南科技园),区域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相对优质的资源禀赋。金水区是河南省委、省军区和大部分省直单位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城市。是全省首个进入“654.38+000亿俱乐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市)。是全省首个同时纳入罗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新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县(市)。是全国创先争优区、科技进步先进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和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近年来,金水区围绕“引领中心城区发展,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城区”的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两大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北部城区、科教园区“三大板块”,打赢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四大战役”。实现便民服务设施、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救助“五个覆盖”,努力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先行一步、率先垂范、建功立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752亿元,增长6.7%;财政总收入达到245.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增长7.1%,税收收入占比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居中心城区首位,各项主要指标均居中心城区前三位。经济发展“运行平稳、质量效益提升、后劲增强”,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地区中提升至24位,成功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地区,排名54位,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一手抓两头,一手抓协调”,扎扎实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复产稳产。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1.1亿元,增速转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收入达到62.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7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提高65438±0.6个百分点以上,呈现“加速回升、企稳回升、过程中有动力”的发展态势。
当前,全区上下正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率先发挥中原、率先崛起、争当全省发展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围绕“发挥优势、提升标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 牢牢把握“对标一流、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的工作导向,发扬“有红旗不倒”的原则。 以实施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攻坚克难,发展城市经济、环境建设、社会治理三大主要任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建设发展,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辉煌、中部崛起、实施黄河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2021年3月,金水区在中国放心食品100强榜单中排名16。
2020年6月165438+10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金水区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金水区被列入2020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26位。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发布,金水区排名第26位。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金水区为河南省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百强发布,金水区排名13。
2019至10,金水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9月,CCID发布2018年度中国百强区排名,金水区排名第25位。
2018年2月,金水区被列入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