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劳老师
毕业一年了。也许马老师不承认我是学生,但我忘不了被学生称为“老马”的马老师。他年近50,副教授。便装,穿得像个看门人,头发蓬乱。他个性鲜明,有点侠义,有时甚至长得像堂吉诃德。在学校众多温文尔雅的教授中,他很有特色。
(2)第一节课,马老师给我们讲了“锅炉燃烧与烟气净化”。他的话很惊人:“你们热能专业的学生都是‘小败家子’。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两次大火:第一次大火烹煮了食物,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第二次大火在锅炉室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但污染也大量出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样下去,后人会骂我们的。”
观众鸦雀无声。这是我们在大学四年里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责任。以前从没想过它离我们这么近。
(4)教材是马老师自己编的,里面有他多年治污的研究成果,他自己的很多技术秘密也是正确的。他有时似乎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告诉我们:“我的课只给我的学生上。”只要外人来听课,他就喜欢“讲一些关键的东西。”在我们班,他总想把脑子都给我们。
⑤有一天,马先生晚饭后去一家小煤球厂散步。他看到工厂生产的是普通的煤球,就找到老板,坚持要告诉别人几种可以减少硫氧化物排放,减少污染的技术。“老板”可能以貌取人,可能他根本不在乎污染,可能他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东西,反正他把老马赶走了。偶尔说起这个,老马一脸苦涩。
⑥毕业前,马劳极力煽动我们和他去同一个单位搞毕业设计。他的口号竟然是:“跟我搞毕业设计,有酒喝,有肉吃,有车坐。”可惜去了之后“酒肉车”打折了。
⑦其实也不奇怪。老马的设计完成后,一些单位的“领导”(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单位)只需要和老马称兄道弟,喝几杯酒,最好拉上一些校友等关系,多哭多哭,老马就会义无反顾地去“扶贫”,忘记自己为什么总是属于教授的“第三世界”。
毕业时,马劳送你一句“马语”:“大学四年,进来要带个‘句号’,出去要带个‘问号’;你不应该带着‘问号’进来,带着‘句号’出去,那样你的大学生活就失败了!”
马老师,你好像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