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钧学术论文

1,从歌谣看现代社会风尚的演变,《民间文艺季刊》第三期1990。

2.中国东南沿海日韩通多文化起源考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第2期,1992。

3.朝鲜半岛“夫留家”婚姻与百越“过继”习俗的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第三期1996。

4.朝鲜半岛与中国百越地区发酵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第2期,1997。

5.从皮衣到艳服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古今之间天人之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65438+2月。

6.千里姻缘引领中国传统婚俗,古今之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65438+2月。

7.《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亚洲民俗研究》第二集,民族出版社6月出版5438+0999。

8.图腾与图腾崇拜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第一期1999。

9.《中国传统民居与中国民俗》,2000年第4期。

10,论北京的文化特色,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第一期。

11,《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研究》

2001东亚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韩国翰林大学)

12,《中国传统婚俗与丰富文集》中的观念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13,中国民俗学应该如何走出学术困境?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2001。

14,《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5,《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术思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6,从龙王信仰看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17,《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今天》,《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18,老北京与老上海服饰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亚洲民俗研究》第五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5438+10月。

19,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0.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启示光明日报,2005年6月12。

21,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Slim第六期增刊

22.美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23.北京胡同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研究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24.英国城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农业考古学》,月刊,2005年第5期。

25.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应遵循的原则。《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6、从“保护名录”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3月。

27.《亵渎道士岳振海及其独特的寺庙》党史案例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6月

2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基本原则“学习与实践”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

29.北京名人与文化名城的灵魂与荣耀,北京日报,2006年2月1,理论周刊。

30.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类型和文化象征,《文史知识》,2007年5月。

3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官、民、学。三峡文化研究。武汉出版社,2008年8月。

32.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原生态民族文化》,2009年3月。

33.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国粹第一期,65438+2009年2月。

3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应遵循传承规律。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7月3日。

3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与商业化管理,《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36.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科学保护的几点看法?《亚洲民俗研究》第七集,学院出版社,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