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律师,如果官司输了,你会如何向委托人解释?
让我们吸取教训。以后不熟悉的地区就不接单了。比如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有个同学来找我,说他爸爸的养猪场要跟政府谈补偿,如果拆迁就起诉,让我帮他处理。我什么也没说。先交了65438+万的律师费,说处理完了再根据结果再交。盆里的农民朋友实在太单纯了,虽然心里在滴血,但也只能拒绝。
我无能为力。客户的需求太多样化了。转行诉讼以来,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案件,知识产权、劳动纠纷、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婚姻继承、房地产纠纷、建设工程、承包经营权、刑事案件、行政诉讼、股权纠纷、信访投诉、反不正当竞争、融资融券纠纷、发票更正。这就没完没了了,比无讼有趣多了。
说到这里,其实非诉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我有一个客户是做海外移民和海外房产销售的,需要律师长期做客户签字的见证人。单笔律师费1000到5000不时可以几十甚至上百,但不能保证所有委托人都在律师面前签字。我该接这个生意吗?
还有上市项目银团贷款、新三板业务abs、国企改制发债等。
一些大事务所会通过内部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当谈到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互相抢生意时,那就有很多流言蜚语了。合伙人层面的业务分成更多的还是私人合作,真正的公司制在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律师早期日子不好过。现阶段做万金油律师很正常。这种律师也有他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跨过生存瓶颈之后,就应该开始找位置了。这个时候他应该思考一下选择,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我也在摸索。
第二种情况相对简单。它代表卖方要求买方支付设备的尾款。合同规定,收到货物并验收合格后30天内支付尾款。有完整的出厂和验收证明,没有质量问题。被告是远在东北的一家石油工业公司。案件立案时,原告住所地法院以约定管辖权为由拒绝受理。被告去东北,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原因是那里的石油工业公司归石油法庭管辖,于是我了解到在中国专门的海事、铁路、军事法庭之外还有一个石油法庭系统,最后被石油法庭受理。被告在庭审时的抗辩理由是,在产品保修期满之前不确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所以应在十年保修期满后支付尾款,随后法院根据被告的抗辩意见作出判决...我只能说这个案例是学过的,或者说是我实习的时候做过的一个案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忆犹新!
到目前为止,除了两起有特殊原因的案件,以及当事人在签约前被明确告知有可能败诉的案件,都没有败诉过。
同时,我也为法官的心像海一样深不可测而感到愧疚。无论我多么有信心赢,无论我打了多少个案子,我的心都会焦虑地怦怦直跳,直到看到判决结果。每当这一天到来,我真的很想转行,等待审判的感觉太痛苦了。
秘诀就是认真接案子,不是接不确定的案子,而是直接告诉当事人自己不确定,实话实说。
没有案例,有,所以有时间我就说说那两个输的很惨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