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有哪些

1,争取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地位。

在国外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是最终结案的关键技术措施。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高于许多世贸组织成员。据2005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统计,2003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已达73.18%,远远超过市场经济60%的临界水平。日前,虽然已有77个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世贸组织成员中仍有近一半,特别是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发起者,还有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迄今为止,中国不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实践中仍然保持对中国的歧视性做法。一方面,中国应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各国(地区)政府的沟通,争取这些国家和地区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扭转中国在全球反倾销中的不利局面。

2.调整钢材出口结构。

中国钢铁产品之所以成为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出口产品之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60%以上属于普通钢铁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而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决定了出口产品的低价格,而低价格恰恰是倾销成立、容易受到进口国反倾销的首要因素。鉴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的钢铁出口规模非常有限,而且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同时,鉴于全球钢铁生产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要帮助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钢铁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比较优势,从传统的追求贸易规模向追求贸易结构优化转变,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缓解中国钢铁产品的国外反倾销压力。

3.建立钢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帮助钢铁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钢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是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在钢铁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行业协会的职能优势和地位,随时观察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法律帮助,在某一出口产品在出口市场可能遭遇反倾销时,及时做出预测和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服务。

4.积极应对国外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反倾销。

遇到国外反倾销,要及时应诉,积极抗辩。以前发生贸易争端,国内很多出口企业都是被动的,互相推诿,甚至没有人回应。如果中国企业没有积极应诉或积极配合调查当局,外国调查当局可以根据所谓的“最佳可用信息”做出裁决,而这往往是对我们或起诉最不利的证据,其结果必然是高额的反倾销税率。因此,一旦发生贸易摩擦,相关企业应及时应诉,积极应诉,减少损失。同时要注意应对技巧。此外,由于出口企业、进口商和进口国经销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如反倾销税一般由进口商支付,进口商在为国外对中国的指责辩护时不可忽视。因此,出口企业应积极与进口商合作,对进口国政府施加影响或聘请国内外律师,以增加胜诉的可能性,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