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在向世界一流医药市场进军的过程中,会给中国医药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美国制药业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从1929到2006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重从不足4%稳步上升到约16%。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创新,使企业愿意持续投入创新;社会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支付者提供了强大的医疗服务支付能力;市场化并购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企业规模效应。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产生了辉瑞、强生、默克等医药巨头。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中,美国公司占了7家。

对比我国的数据,我国医药和医疗卫生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从过去的较低水平上升到2010年的5%左右。如果我们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医药和医疗卫生服务占GDP的10%的水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会得到非常良性的发展。按照这种假设,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成长性良好,发展空间巨大。当这一切成为现实,我们的医药行业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有几大驱动力:

首先是经济增长,即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二是人口结构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国家政策法规对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持也很明显。在新医改的配套措施中,虽然药价、招标等部分政策对行业有不利影响,但整体来看,考虑到我国6543.8+03亿人口医保覆盖带来的市场增量,以及医保水平的逐步提升和公平,新医改对行业整体发展是有利的。目前国家也非常重视创新,“十二五”等产业振兴创新规划不断出台,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工信部和商务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企业和兼并重组。

机会不仅在国内,海外也有。医疗改革不仅在中国进行,在美国也在进行。奥巴马政府还鼓励使用更多的仿制药,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制药企业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国际化工作,而且中国的许多制药企业也在申请cGMP认证,ANDA的大量ANDA储备正在向美国申报。

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的药企。目前国内医药龙头企业销售规模在6543.8+0亿-20亿美元之间,利润不到2亿美元。与辉瑞等美国企业600多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80亿美元的利润规模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产品方面,中国企业还很难拿出一款可以称得上“一鸣惊人”的全球化产品。当然,这种差距与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关,但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已经看到了这个机会,并正在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在日化行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跨国公司是完全主导的。我们今天的大部分日常用品都来自宝洁、联合利华等公司。目前本土企业还在追赶,但份额在减少,处于劣势。原因有二:一是产品线的市场拓展策略,二是本土日化行业没有大的战略举措,但本土品牌已经被外资并购。

再来看汽车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合资企业仍占据着牢不可破的地位。这种情况的背后,其实是本土市场和外资企业的双赢。在外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市场对他们的需求贡献很大。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展迅速,SAIC等一些国内优势企业也在进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当然,现在国家也在努力帮助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未来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会怎么样?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问号。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三种力量:跨国公司、本土民企和国企。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老牌国企,有传统优势,也有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复星医药是民营企业的代表。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都想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最终形成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民营龙头企业的共赢局面。但游戏中任何一方要形成这样的局面都不会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在发展战略上,我们认为营销网络的建设应该是首要任务。因为营销网络实际上是控制市场的能力,对市场参与程度和市场份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研发创新。R&D创新最初以品牌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为主,同时兼顾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创新研发。第三是国际化。目前,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的趋势不断上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仿制药产业水平,也将推动中国医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国际化进程。例如,复星医药过去曾与一些欧盟公司合作,如西班牙的CHEMO和瑞士的Longsha。未来,我们将与更多的全球主流药企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要突出创新和国际化,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寻找标杆企业。从复星医药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注强生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制药公司,因为它也是一家产业多元化的企业。我们也关注辉瑞,因为它是一个强大的整合型企业。但从更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关注像TEVA这样专门生产仿制药的公司。TEVA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仿制药,并逐步参与全球仿制药市场的并购。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前十,是唯一一家以仿制药为主的公司。

我们看到TEVA用了10年,市值从10亿美元增长到400亿到5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仿制药公司。(本文作者为复星医药集团董事长陈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