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新浪潮
《行动计划》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现实和技术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四年数字化助力消费品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通过数字化辅助增加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三个方面的10项任务,并以栏目形式设置了创新能力、数字化设计能力、数字化绿色协同能力、质量管控能力、智慧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六个项目。应该说,《行动计划》为未来四年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引导行业借力数字技术提升消费品供给,有助于引导企业提升数字R&D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在提升质量控制能力项目中特别提出了“质量管理数字化”,要求“引导企业加强关键制造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质量管理体系(QMS),开展数字化质量检验评价、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改进等工作,,从而实现精细化质量控制,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我们知道,全球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自美国休哈特博士创立控制图以来,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如戴明的PDCA循环、朱兰的质量改进三部曲、费根鲍姆的全面质量控制、克罗斯比的零缺陷理论、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ISO发布的9000系列标准等。但是这些理论、方法、标准都是美国、日本、欧洲的专家提出来的,基本都是30年前提出来的。自21世纪初以来,世界范围内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一方面依赖于以往的质量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制造设施。
继蒸汽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数字化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质量管理数字化”正成为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质量管理数字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升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数字化条件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引起的质量管理模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质量管理范围、模式和目标的变化。其核心是数字化条件下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涉及数字化思维构建、数字化技术应用、管理机制调整、数据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质量管理之父”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是一种通用的管理方法,任何企业或组织都可以应用,以确保所有的产品、服务和过程满足顾客的需求。面对“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新发展趋势,中国必须抓住新机遇,积极拥抱“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新浪潮。
拥抱“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新浪潮,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和引导行业、产业、企业积极实施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2021 12年2月30日,工信部发布了《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制造业更好地实施质量数字化转型,值得广大企业借鉴。
拥抱“质量管理数字化”新浪潮,企业应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以更系统的方式推进数字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强化“人机材料法、环境测量”等各环节质量管理的数字化能力,推进数据驱动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质量协同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拥抱“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新浪潮,各行各业应积极总结经验,在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这些先进的生产设施产生并自动收集海量的质量数据,为未来中国发现新的质量规律和生产质量方法和工具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我们需要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积极为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