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政策相结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本、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多元支撑,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中央和地方政策相结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中部地区多重利好政策的支持。记者获悉,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将下大力气加大国家和省级产业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业内预测,到2020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5%。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疫情正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其中,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有望成为投资重点。

一揽子利好政策密集发布。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地方GDP增速同比下降,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近日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6-4月河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3%,陕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3%。CCID智库研究预测,到2020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

最近,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资金、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组合,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层面显然需要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据科技部介绍,在国家重点R&D计划公布的近50个专项(512)中,网络通信、新能源、医药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科研经费覆盖的重点领域。在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教育部近期推出了多项专场招聘,加大了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人才的力度。江苏、广东等地通过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建立重点行业专利信息数据库等方式,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将加大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商业银行优化供给,提出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综合金融支持方案。地方上,广东、江苏、重庆等地将通过产业基金对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山东、山西等地的银行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低息贷款覆盖面,提供包括基础结算、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票据等金融产品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成长快、市场前景广阔、战略地位突出。它们是中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保持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程南告诉记者。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也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有助于推动产业链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跃升和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

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重要抓手

值得关注的是,多方都在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NDRC)近日表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群资源整合优势。

近一个月来,地方层面也积极展开布局。5月20日,广东出台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明确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政策资金、拓展融资渠道、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湖南省长沙市表示将重点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此外,山西、山东等地也展开了相关部署。

程南表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聚焦某一优势领域,加强上下游企业、同行业竞争对手、科研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在集群内部开展更广泛的协同创新,营造更好的集群生态,提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专家建议加快补短板,促进升级。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目前疫情正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两股力量正在汇聚,预示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速疫情后的经济转型升级。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也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

程南表示,结合疫情影响和未来发展需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领域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一类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另一个是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医药行业将受到更多关注,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将成为投资重点。王军还表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但专家也表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可控性低、产业附加值低、重复建设等。此外,核心专利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不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

程南建议,要进一步补短板,促升级。聚焦重点领域,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整合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优势资源,加大攻关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和项目,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开展产学研、上下游联合技术研究和应用,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分配制度框架下,引导先进技术和工艺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王军还表示,要加快完善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产业、科技深度融合,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优先安排社会资本投资,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宏观上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