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粉城的发展

在因煤而兴的永城,当地人为了呼应这座城市庞大的“黑色经济”——煤、电、铝、煤化工,形象地将面食行业称为“白色经济”。

永城当之无愧于“中国面粉城”的称号,原因如下:

1,永城拥有面粉企业100多家,日加工小麦100多吨,年设计生产能力30亿公斤面粉,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

2.永成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强化营养粉、学生专用粉、多维富硒营养粉、营养挂面、发酵黑木耳、蔬菜汁、黄金玉米粉、无公害肉类食品、复合酶系列等30多个新产品;

3.永城市有13家面制食品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1产品获得国家“名优产品”,20家企业分别获得河南省免检产品、放心面粉、优质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并进入韩国、朝鲜、东南亚国际市场;

4.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与R&D中心已在永城建成,这是全国第一个在县级市建立的面粉质量检测与R&D中心,确立了永城面粉质量标准的确定和检测的绝对话语权;

5.中国面制食品企业家协会也设在永城,形成了全国面制食品企业网络。

6.中国面食商贸城、永城食品工业城等项目正在筹备中,全国一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即将形成;

7.永城的“白色经济”形成了两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一条是从面粉到食品加工业的延伸,一条是从面粉到饲料加工的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运输业、塑料编织业、印刷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可见,永城的“白色经济”灿烂辉煌,“中国面粉城”的称号实至名归。为推动“白色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永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永城面食产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面食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发展“白色经济”的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给予全额税收优惠。在企业土地、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企业开绿灯,才会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完善了“五个服务体系”:一是完善了培训服务,组织企业人员参加企业管理、财务统计、职能技能等培训课程15、1000人次以上;二是完善网络服务,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永成网”,访问量和点击率超过20万次,位居全省第三;三是完善科技服务,开展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为企业吸引人才、技术和先进设备;四是改善优化环境服务,以1-25日为每月企业和平日制度,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严厉查处刁难企业的“四乱”行为;五是完善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企业咨询热线,组织企业参与项目申报、产品展示、评奖交流。

把壮大产业龙头作为做大做强面粉产业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快构建以粮食购销和面粉加工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和订单收购,与农户建立联合体,享受利益、承担风险,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共赢。五年来,华兴集团一家企业在永城及周边地区共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65438+万亩,普通小麦生产基地1.8万亩,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7000万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面粉行业。

通过政府的积极协调,成立了永城市面粉行业贷款联合担保协会,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入协会,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为中小面粉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我市面制食品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城关镇就有24家面粉企业,其中华冠、汇丰、东方、恒辉等十余家面粉企业成为全市骨干龙头企业。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永城市集中力量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知识产权多、产品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和名优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食品工业品牌化进程。

鼓励和支持面粉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引进科技人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铸造名牌,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诞生了裕华、伊利、杜鹤等多个省级、国家级品牌,还开发出多维富硒小麦粉、华星小麦胚等高科技新产品,走上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的餐桌。同时,积极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先后建设成立了全国首家面粉品质检测研发中心、“现代谷物研究所”等R&D专业鉴定机构和科研院所,确立了永城面粉品质标准测定和检测的绝对话语权。为扩大科技成果引进规模,该市正在建设永城食品工业城和中国面食商贸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加大对面制食品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名优产品”、“驰名商标”的鼓励和支持力度,通过创建品牌促进面粉质量的提升。该市规定,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654.38+万元、20万元不等的奖励。全市面粉企业中,国家农副产品示范企业1家,省级企业2家,省级诚信企业2家,国家级免检产品1家,省级免检产品3家,省级“名牌产品”1家,注册商标50余个。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建设。

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商丘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面粉企业引进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采取在科研机构上课、邀请专家教授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实现企业员工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已经有60个面粉企业家去了北京大学进行MBA培训。

永城市面粉行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精心选择名牌,以名牌拓宽市场,以名牌带动产业,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永城市面粉及面制品国内市场份额为15%-20%,省内市场份额为75%-80%,本地区市场份额为95%以上,上海浦东新区市场份额为70%以上。永城“白色经济”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白色经济”正在从最初的面粉加工向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营养食品延伸,粮食加工的链条越来越长;正从畜牧业、生猪屠宰向肉类分割、肉类食品加工延伸,畜牧业产业链越来越长;正在向酒类、饮料等行业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越来越长。

如今,永城面食产业已形成面食、肉类、酒类饮料三大类数百个品种,迈上了食品产业品牌化、名牌化的崭新台阶。形成了以汇丰、华冠、永新等企业为龙头,以小麦加工为特色的面粉加工产业集群;以华兴宫川、华兴民生、新麦园等企业为基础,以挂面、润面、方便面、面粉制成的营养食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众品食品、永盛食品等企业为龙头,以肉类加工为特色的肉类加工产业集团;以荒沟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酒类饮料产业集群;以河南金井等企业为龙头的玉米制品产业集团。

同时,围绕面食产业,形成了冷藏、冷链物流、塑编包装、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促进了永城服务业的发展。

按照“扩大有限规模、稳步提升规模、调整结构、提升档次、深化加工延伸链条、培育园区、搭建平台”的原则,我市正在建设食品产业园,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深加工,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要效益,逐步建成规模化、高档次、高科技、高标准、标准化、跨区域的面制食品产业化示范区,带动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