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目前市面上的光触媒有三种颜色?
第一,颜色
光触媒的作用是由主要原料二氧化钛的粒径决定的。颗粒越小,光催化效果越好。优质光触媒原液中的二氧化钛为纳米级,光触媒外观为无色液体、半透明液体或乳白色液体。因为光触媒的核心技术即分散技术更好,优质的光触媒一般不会有沉淀或者只有一点点沉淀,而劣质的产品由于选材不好,分散技术不好,会有很多白色沉淀。这种沉淀不是所谓的纳米二氧化钛含量高造成的,完全是材料和技术原因造成的。有些产品是高粘度的浆料,一般不是纳米TiO 2含量高造成的,而是选用的胶黏剂(这类产品多为有机胶黏剂,由于有机胶黏剂被光触媒逐渐分解,会导致产品稳定性差)和分散工艺落后造成的。
第二,气味
优质的光触媒是无味的水溶液。如果打开装有光触媒液体的瓶盖,有异味,如酒精味、树脂味等有机气味,都是劣质光触媒,二次污染严重。
第三,产品在光照下的颜色变化
伪劣光触媒是在二氧化钛中加入有机粘结剂、分散剂等有机物制成,在阳光直射下,几个小时就会变黑。因为二氧化钛在光照下也可以有微弱的光催化反应,氧化其溶液中的有机成分。好的光触媒液是无机粘结剂,产品在光照下没有颜色变化。
第四,测PH值。
在化学试剂店里买一包PH试纸,价格在2元左右;将试纸插入光触媒中测量PH值。优质光触媒产品呈中性,PH值接近7,不会腐蚀物体。劣质光触媒生产过程中使用强酸或强碱,PH值在6以下或8以上,有明显的腐蚀作用。一段时间后,墙壁、家具和织物的表面会变色。如果经销商购买了此类商品,等待用户索赔。
动词 (verb的缩写)室内自然光下氧化能力测试
好的光触媒在室内可见光下才能显现效果,而劣质产品只能用紫外光激发,只能在室外使用,室内使用效果极差。在化学商店买一瓶甲基蓝(一种有机染料),配制成浓度为100ppm(万分之一)的溶液。将甲基蓝溶液滴入装有光触媒的玻璃试管中,置于室内。能使甲基蓝褪色的光触媒质量较好,但褪色不明显。也可以用红墨水的方法,在光触媒溶液中蘸一点红墨水搅拌至微红色(颜色过重可能导致分解时间过长,短时间内不好判断),放在阳光下暴晒,优质光触媒几小时分解效果明显,而假光触媒即使过几天也不会有变化。这种方法的确定首先要根据光触媒的PH值。
六、客观、科学地判断产品描述
光触媒通过吸收光能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暗沉状态下,光触媒没有能源,自然没有作用。那些声称消光状态也有消除甲醛功能的光触媒,仅仅是因为其产品质量不达标,添加甲醛清除剂来应付处理后的检测,是对消费者的极度不负责任。甲醛清除剂、装修除臭剂等有快速除臭效果,但效果只有几天。由于甲醛不断从板材和胶粘剂中释放出来,处理后的房间很快就会超标,造成二次污染。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者还发明了冷催化剂、天然催化剂等许多新名词来欺骗经销商和消费者。当然,我们不能用这样的产品。想象一下光催化剂真正的技术发展在短短几年内。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没有研发出所谓的不用光就能工作的光触媒(冷触媒、天然触媒),但这种产品怎么会在中国到处出现?所以消费者要学会科学客观的判断。
来自/view/23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