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教育是结构性问题?
智慧课堂的初衷是通过教学环境的重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从“粉笔+黑板+PPT”的传统教学形式中解放出来。
智慧课堂配备智能教学载体,不改变传统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简单;办公软件、视频播放等多媒体与传统板书高度融合;板书自动云存储;轻松记录微课;实现干净、智能、简洁的教学环境。互动教学系统可以覆盖课前、课中、课后、课后的所有教学环节。实现课前备课、学生预习、课内互动教学、课后作业辅导、课外活动等功能。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系统与学生实时互动,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的课堂属于谁?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无效问题,因为教室本来就是学校的教学场所之一,教室自然是学校的资产。同时,课堂自然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老师教学的地方,所以课堂自然是属于老师和学生的。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我们课堂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要注意一点: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我校面临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很多时候,老师、学生、学校决策者、教育主管部门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我们的教室是不是联网了,是不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我们的教室就可以变成智慧教室了?
这个问题的背后,不仅涉及到教室的归属问题,还涉及到对教室学习属性的理解问题。课堂自然是教学行为发生的地方,但现在我们发现,在互联网、物联网发达的环境下,学习并不是简单、单纯、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更渴望的是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的培养。而我们的课堂能适应这样的学习变化吗?
当我们对课堂的理解从简单的教育行为发生的地方,延伸到学生学习、交流、分享学习行为的自习室,延伸到教师观察、研究、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课堂的学习属性仍然属于学校,是师生共享的,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课堂的构建不是简单的行政课的安排,也不是学生的安排。课堂是体现学习价值的地方!
所以,我们的课堂设计和布置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研究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发生,课堂会为他们提供自由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同时他们也能快速获得支撑风景、学科知识的支撑;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是否提供了对学习行为的实时有效的信息收集,是否为学习行为与网络社交的结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其次,虽然教室的智能化设计标准不同,但我们对有效学习信息的判断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才是教育中最应该重视的。并不是教学硬件越贵,智能教学场所就越好!
因此,雅学云致力于贫困地区“农村包围城市”的智慧教室建设项目,致力于打造最适合学生和老师的智慧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