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汽集团发展战略
1998结尾,姚彦良先生说:“离开了党的领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一个企业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潭死水。”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理论基础。安徽中企集团一直把党建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中汽党委先后三次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立了以集团董事长为组长的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企业的发展战略得到了更强的理论指导。
安徽中企集团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立足企业现状,重组业务平台,以创新经营为核心,以多元化、小项目、精细化经营为重点,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服务业经营模式逐步向扩张型、投资型经营模式转变,在保持企业均衡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大做强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二次创业。
安徽中企集体在做好主业,保持企业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发展,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项目,努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2)途径:(1)重视技术创新,努力打造中国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品牌。
中国汽车集团技术创新以自主创新为主,借鉴和引进兄弟企业创新模式为辅,进一步完善中国汽车集团技术创新机制。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集团将中汽研究大厦、新能源产业销售、一汽大众4S标准展厅等项目列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计划。
(2)注重制度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国汽车集团现代企业制度。
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汽车集团建立了以公平有效的人才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3)加强创新人才战略储备,为企业持续稳健二次创业提供保障。
中国汽车集团在推进二次创业中,提出了“以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的口号,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能、智、慧”的人才政策。与此同时,中国汽车的领导层也在投入专项资金,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对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培训。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社会综合治理,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硬件设施。
中国汽车集团一直坚持将“创建平安企业”作为长期的工作目标,并将其提上公司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综治工作,公司制定了《综治例会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③目标:安徽中车集团将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多元化。
企业发展理念:诚信、务实、创新、仁爱“诚信、务实、创新、仁爱”体现了安徽中企集团公司经营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其中,诚信是基石,务实是精神,创新是核心,仁义是品质。
诚信:真诚修身,与世交往。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集团公司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诚信之源。诚信是贯穿中国汽车集团发展的主线。也是支撑其发展壮大的无形资产。姚彦良常说,“人若不信,何以有尊严?”。集团公司奉行全方位诚信理念。企业、管理者、员工都要诚信。不仅在公司内部要强调诚信,在与社会、客户、合作伙伴的交往中也要强调诚信。在安徽中企集团,诚信体现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和商业价值观上。
切实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教育员工忠于企业,严守商业秘密,禁止任何为谋取私利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坚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合同,信守对外承诺,保证合作方的合法利益。
在缴纳国家税收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十年来,公司上缴国家利税近亿元,解决万余人就业问题,牢固树立了诚信可靠、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
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集团公司永恒活力的源泉。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反映时代,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按照“发展新思路、改革新突破、开放新局面、各项工作新举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全方位创新能力。
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不断开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活动,努力领先于竞争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务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文化不仅是精神产品,也是思想载体。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创业实践中萌发、生长、汇聚和凝聚的主流思想和趋同意识,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安徽中汽集团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弥漫在员工的思维空间,溢出了10年的创业实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求真务实已成为安徽中企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义:创造和谐,利用徽商。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徽商文化的核心。中国汽车集团创始人姚彦良继承了徽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将仁义理念融入到公司管理中。促进了公司的正常运转和健康有序发展。
姚彦良在充分保证公司、社会、客户和合作伙伴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以理性竞争、合作共赢的理念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辐射和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树立集团公司良好的社会和公众形象。企业文化: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无止境。
对于姚彦良来说,财富只是证明他成功的一种方式。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对社会负责。姚彦良说,“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良心。”为此,他多次组织杏花镇敬老院的30多位孤寡老人洗澡,并向社会承诺:所有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去金海堂浴场洗澡,不收洗澡钱;此外,他还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赈灾、扶贫、济困等公益救助。
2000年7月前夕,为弘扬献身科学的精神,公司向ANDA副教授何家庆捐赠2000元作为实验费用。2001年8月,公司员工徐发穗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她担心一次性交不出几千元的学费。姚彦良马上帮他解决了学费问题。2003年2月,养护公司职工的妻子申患风湿性心脏病,生命垂危,不得不住院做手术。然而,她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公司同时发动全体员工捐款,同时公司拿出5000元进行援助。公司不仅积极解决内部员工的燃眉之急,还从不同角度在社会上开展慈善活动。
安徽中企集团在董事长童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企业对社会的回馈。童还说,企业的生存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据统计,公司成立至今已向社会捐款400多万元。
企业发展记录:
案例一:创业之初“借鸡生蛋”的商业模式
1996公司成立之初,没有资金,没有办公场所,只有六七张办公桌,几个创业者,是如何运营的?然而,具有超前意识的姚彦良大胆联手天津李霞汽车厦门销售公司,从经营出租车入手,以修车为辅,同时采取“借鸡生蛋”、“滚雪球”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原郊区五里岗村洽谈,购买合肥第一个垃圾场。安徽中企集团迅速崛起,正以千里速度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人数从十几个人跃升到一千多人。同时还拥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公司、集团公司制定的一整套企业制度。
案例二:理论指导实践,使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企业发展。
董事长姚彦良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巩固发展,不迷失方向。”经过与市、区组织沟通,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安徽中企集团于1998率先建立了合肥市第一个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的理论指导下,中国汽车集团明确了发展方向,做出了三项创新之举:一是成立了职工学校,由党支部、工会和实体主要领导组成领导班子,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认真考核,同时采取内部教育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每年选派一批职工外出学习;第二,要向科学管理迈进,不惜一切代价改革管理体制。我们一方面派员学习计算机应用,另一方面请老师在公司普及计算机知识,很快在公司财务部、汽修公司、出租车公司、汽车销售公司、汽配仓库等部门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第三,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大胆开发新的经营项目。
案例三:“让钱为自己工作”的战略诉求
1998年底,在公司初具规模,出租车行业和汽修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公司领导没有只关注眼前利益,而是于1998年7月投资2800多万元兴建了合肥燕莎大酒店,初步形成了以出租车为主导的多行业、主业较强的集团企业。2002年,他们投资5000万元在合肥蒙城北路开发了一个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合肥燕莎金海棠温泉浴场,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安徽中汽集团的这两项投资,使传统的汽车、出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企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