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应该向硅谷学习什么?
在过去的近100年里,美国硅谷一次又一次引领了世界高科技的发展潮流,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她的起点是卑微的,简陋的车库,荒芜的山谷,不知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一群浪漫的,充满理想却缺乏资源的年轻人。大约一百年前,一群自由的无线电爱好者聚集在硅谷。他们交流技术经验,在车库里制作了一些简单的仪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旋风席卷全国,不发达的硅谷更是遭受重创。大量失业的自由主义者在车库里摆弄一些小玩意,然后卖掉。当时硅谷的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产业工人的成熟度,资金的规模都比美国东海岸差很多,只能开动脑筋,小而化之,灵活创新。大萧条之后,好几家像样的公司都是这样起来的。历史学家对硅谷的崛起有不同的看法。一派认为硅谷因其辉煌的半导体工业而得名(“硅”是主要材料),成立于1957的仙童公司是半导体工业之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硅谷的崛起是从惠普的车库开始的。1939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年轻学生,在那个车库里做了一个测量仪器,然后创办了一家叫惠普的公司,然后走出了一条耀眼的“惠普之道——惠普大道”。此后,硅谷科技星光熠熠,英特尔、杨胜、苹果、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基因科技等一代又一代高科技公司在这里创业。一场又一场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从这里传向世界,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信息时代...硅谷体: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今天的硅谷,它的体是由几个关键元素组成的。也就是文化、科技、学术、金融、法律、人才,最重要的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一个有机的网络,将这些元素活灵活现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拥有几百万人口的硅谷地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不断地将技术孵化成有用的产品。硅谷文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活跃的技术和商业社区。人们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参与的社区,认识新朋友,了解新趋势,寻找新资金,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政策。这些社区是各种职业的人才,各种公司的员工,丰富的服务机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人员交织的地方。众所周知,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中心,每天都有很多技术创新出来。然而,硅谷最大的秘密并不是技术创新。事实上,信息时代的许多关键技术,如晶体管、激光器等。在其他地方被开创。但硅谷成功地整合了这些核心技术,然后创造出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产品。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分校,以及众多的社区学院,立体化地为硅谷提供各个层面的人才:技术、管理、营销、法律、金融等等。这些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与企业紧密合作,所以培养的是市场需要的人。学校教授的研究课题也和企业挂钩,让最前沿的研究尽快进入市场。硅谷独特的金融体系为高科技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输血。有人说,这条贯穿帕洛阿尔托和门洛帕克的名叫沙丘的街道是美国第二条“华尔街”。大街上有几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每天都在寻找优秀的团队和产品。他们有敏锐的嗅觉。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可能会做出决定。他们也有一套帮助创业者从车库成长的方法。从一个技术概念到一个成熟的产品,从实验室到广阔的市场,风险投资家都详细参与其中。美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为维护各方利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法为科技创造提供了法律保护,使人们愿意投入金钱、时间和智慧去创造和享受成果。还有严格的合同法和扎实的合同文化,让每一份合同都有保障,让合同各方都全力以赴为目标而奋斗,而不是在合同执行中作弊。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百年里,硅谷人逐渐制定了一系列不成文但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比如公司的利润分配机制,包括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分享风险和成果,最初的创业者和后来的进入者如何分配等等。健康的游戏规则和人格大大降低了合作和交易的信任成本和风险。人才也是硅谷的特色之一。不仅是美国最精英的科技企业家,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刚到硅谷的人,往往会觉得这里不是美国。有很多东方人(中国人、印度人、越南人等。)这里。在硅谷,种族界限模糊,智慧面前人人平等。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自由的环境,任何限制自由的要素,比如政府、宗教、意识形态,都可以把脆弱的创新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硅谷是自由主义者的天堂,让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发展到极致。硅谷人的浪漫有些外地的人常说硅谷是“文化沙漠”。他们所说的“文化”是指艺术、文学等。事实上,硅谷的人们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各种技术和商业聚会上。他们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在自家车库里开公司,然后扶持它成长,最后在股市上市...一些在大公司身居高位的管理者,如果没有自己的创业经历,往往会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总结起来,硅谷有以下几个人文特征:注重结果,让有才能的人胜出;在硅谷,“人才”才是王道,而年龄、种族、资历等其他因素都不是一个人获得尊重和更多权利的砝码。正因为如此,新移民才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甚至长成参天大树。诚实和信任他人:诚实和信任是所有合作的基石。硅谷在鼓励创新、重用人才的同时,对个人品德也要求很高。事实上,风险投资人在做投资决策时,关注的重点是创业者的性格,而创业者在寻找合伙人时,首先看的就是性格。品行不好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君子之间的合法契约和口头协议是受到尊重的。不断学习永无止境:硅谷高学历者(博士、硕士)比例很高。然而,人们并不满足于这种程度,而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新事物。每天晚上下班后,都有很多人来学校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或者参加专业讲座,了解最新动态。热爱自由,追求解放:自由是硅谷人的最高境界,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经济自由、创作自由...他们不喜欢政府的干涉,不喜欢教会和意识形态框架的限制。于是自己创业成了普通硅谷人的共同追求,也成了实现生活自由的手段。鼓励风险承受和失败:毫无疑问,高科技行业是一个失败率很高的行业,十个门开着,九个门关着。在硅谷,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愿意在精打细算后冒险。创业者往往有着积极乐观的性格,投资人也尽力创造条件,让创业者最初的日子不太难熬,没有后顾之忧。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从头再来。中国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硅谷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适度贪婪刺激进取:贪婪是万恶之源,适度贪婪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硅谷人更能把握这个“度”。所以硅谷的人把财富当做成功的象征,而不把财富当做终极追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亿万富翁一会儿开着飞机漂洋过海,一会儿穿着免费t恤坐在街边的简易咖啡馆里,最后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给慈善机构。高流动性员工:硅谷的员工流动性很大,从全国甚至全世界聚集到这里,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跳槽,各个公司(包括竞争对手)的员工之间频繁接触,跨行业的智慧不断交融...这样的专业环境使得知识高速流动,同行很难保密,只能靠最好的执行力快速取胜。优越的生活环境:硅谷很美,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来了就不想走了,所以硅谷的房地产会比较贵。试图在硅谷复制硅谷传奇的“复制猫”,创造了耀眼的财富,也留下了激动人心的传奇。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在想:我们能复制硅谷的成功吗?于是,世界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硅谷“复制猫”:北京硅谷、以色列硅谷、印度硅谷...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优秀的高科技公司脱颖而出,但真正能和硅谷抗衡的还没有出现。为什么?我没有研究过其他地方的情况,只是根据我对中国“高科技园区”的了解总结了一些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脱节。在传统的数理化基础教育中,国内的学校可以培养出功夫深厚的学生,但是到了发展迅速的高科技行业,似乎就力不从心了。如果要求学校培养能创造性思维的领导者,那就更难了。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利于高科技企业家。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相关立法,但执行力度较弱,在打击侵权方面形同虚设。而且即使被判侵权,法定刑也很小。结果就是窃取知识产权的成本低,风险低,回报高,而开发新事物的成本高,风险高,回报不可预测。所以开发一种新技术远没有偷的划算,所以愿意投资和为科技创新做贡献的人也就少了很多。金融体系不匹配,资本和智慧投资实现机制差。风险投资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虽然还年轻,但是越来越好了。然而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家的成功故事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股市实现的,国内的证券交易所是国企的提款机。希望最近开通的深市创业板能为创业者和早期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清算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资金再投资于高科技,另一方面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也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资创业行业。结论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价值上亿。当全世界还在偷窥硅谷的成功,窃窃私语硅谷的未来时,硅谷人已经以他们冒险的个性和独特的眼光开始了新一轮的赌博。(来源:网络/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