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物的发展
数字出版总产出从2006年的213亿元扩大到2006年的105.84亿元,手机出版、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发展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巨头。产业整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日益模糊,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渠道商之间的相互融合日益加深。
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新媒体传播方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互动成为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主要是行业缺乏相应标准,技术和内容错位,数字出版内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另外,作家三奇说:数字出版不是开疆拓土的东西。在产业蛋糕整体变大之前,数字与实体之争只是一种悸动。数字出版以低价的优势将读者从图书馆、书店带到电子设备终端,而低价不仅是因为从纸质到硬盘的成本降低,也是因为作者的收入被变相挤压(作品的价值不应该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支持和立法力度。《中国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相关基地的建立和行业协会联盟的成立,加强了社会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了数字出版产业标准的建设进程。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出版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方面来自于数字出版本身的潜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此外,读者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需求的变化也在不断增加数字出版的市场容量。同时,由于网络的固有特性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