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首款自主研发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IC已经完成试产,采用40nm工艺打造,预计明年量产。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已经成为主流中端和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根据市场研究,2023年全球有机发光二极管手机面板普及率将超过45%。
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OLED面板IC芯片的限制,大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都需要根据屏幕定制,代工很难量产。所以中国使用的芯片大部分来自韩国市场。目前国内屏幕厂商在驱动ic芯片市场的份额不到1%,导致话语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
早在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发布了关于终端芯片业务部成立显示驱动产品的通知,其中指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屏幕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屏幕驱动芯片还是以进口为主。
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华为消费者业务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做显示屏驱动IC。2020年底,有传言称海思的首款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已经成功流片。
近日,据财联社消息,华为海思首款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ICo进入试产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正式量产交付供应商,之后有望应用到华为的产品上。
后来更有业内知识爆料。华为海思首款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IC采用40nm工艺技术,交付SMIC代工。计划明年上半年量产,月产能20.03万片。目前已送往、华为、荣进行样品检测。
屏幕驱动IC和海思麒麟SOC不一样,不需要太多先进的工艺技术。目前驱动IC主流工艺还是65nm和40nm,最高只有28nm。这些工艺完全由国内代工厂满足,不含美国技术,完全可以国产化。华为这次成功自主研发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IC,绝对是推动国产芯片设计制造自主可控,打破韩国公司高价垄断市场的一大壮举。至于更多细节,我们拭目以待!#科技新闻# #数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