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的主要科研成果

(截至6月2011)

一.专著和教科书(单一作者、合著者、主编和合编者)

1.刑法学(法学大学简明教材,第4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版。

2.《刑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3.《刑事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加拿大刑事司法为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版。

4.犯罪学教材(我校教材,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5.《中国和加拿大社区矫正概述》,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

6.《犯罪学》(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

7.《刑事执行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8.《恢复性司法手册》,威兰出版社,2007年。

9.《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

10.《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65438+2月版。

11.《限制人身自由——我国行政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构建》,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12.刑法学导论(教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5月。

1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

14.《外国监狱制度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12。

15.《中英量刑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5438+0。

16.《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

17.监狱法(北京大学教材,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版。

18.《中国监狱改革与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7月,1999。

19.《中国预防犯罪的一面镜子》,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20.监狱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7,65438+2月版。

21.《六害论》,中国检察出版社,8月1996。

22.监狱法(我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五月版。

23.《市场经济中的犯罪与对策》,大众出版社,4月,1995。

24.《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0。

25.《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大众出版社,5月1992。

二、论文(包括合著者)

1.《刑事法治:如何在微妙与有限之间坚守》,人民检察院,第11号。

2.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刑事司法指南,2010,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10。

3.人格尊严与被剥夺自由者的待遇——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载《刑事诉讼法与司法改革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4.监狱执行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社会科学》第4期,2010。

5.社区矫正理念的反思与重构,《犯罪与改造研究》第2期,2010。

6.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法》,2009年第10期。

7.《犯罪、惩罚与人格——张文教授70寿辰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8.《中国法治三十年——监狱法》,《中国法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9.《中国监狱工作与实践社会化的作用》,《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罪犯探亲:罪犯权利的人性化回应》,《人民公安报》2008年7月9日第4版。

11.中国监狱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韩文),《矫正研究》(韩国),2008年(总第39期)。

12.《恢复性司法视角下的少年司法构建》,载《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13.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国司法》,第1期,2007。

14.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犯罪与改革研究》,2006年第12期。

15.《监狱学教学:孤独与辉煌的变奏》,《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16.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的再审视与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17.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监狱报,2006年第1期。

18.《中国的法制建设与人权保护》,载《新世纪的中国人权》,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10期。

19.《中国假释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纪念监狱法实施十周年——十年回眸》,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0.我认为累犯不能假释,《法制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3版。

21.《严打刑事政策分析》,载《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

22.《论流放的惩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3.恢复性司法的积极意义,《法制日报》,第7版,2004年,65438+10月28日。

24.建立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文化机制,载于《青少年犯罪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纪要》,由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于2004年8月正式出版。

25.惩罚、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双重使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1第8版。

26.以罪犯为本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27.《中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犯罪与改革研究》2004年第2期。

28.理性认识恢复性司法的预防思想,《检察日报》,第6版,2004年6月5438+10月20日。

29.《监狱学方法论》,中国监狱杂志,2004年第1期。

30.罪犯权利概念的现实指导意义,《法制日报》,第3版,65438+2003年2月26日。

31.中国监狱改革的基本构想,载于《刑事一体化的本体论发展》,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第65438页。

32.社区矫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

33.为什么要保护罪犯的权利?法制日报,2002年10月22日12版。

34.《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札幌学院法学,第19卷,第1期(2002年9月)。

35.《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犯罪与改革研究》2002年第9期。

36.司法劳动教养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2002年5月29日第3版。

37.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犯罪与改革研究》2002年第5期。

38.《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国大学刑法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9.《禁止奴隶制和强迫劳动》,《犯罪与改革研究》2002年第4期。

40.《禁止酷刑》,载《中国刑法杂志》2002年第2期。

41.刑罚轻重的根据,《政治与法律论坛》2002年第2期。

42.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参考价值,《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3.《监狱工作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44.《在基层落实预防犯罪措施》,载于《迈向21世纪的乔峰经验——预防犯罪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45.中国监狱现代化的方法论选择,《政法论坛》第5期,1999。

46.新世纪中国监狱定位初探,《犯罪与改革研究》第5期,1999。

47.《监狱工作改革20年回顾与监狱理论研究》,《犯罪与改革研究》第1-2 0999期。

48.合理化及其限度——监狱行刑理念的价值取向,载《刑法精要》,法律出版社,8月1998。

49.现代化,监狱现代化与现代文明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第7期,1998。

50.中国现行监狱工作政策的价值基础,《中国刑法杂志》,第2期,1998。

51.《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法学》1997第5期..

52.监狱效能与宏观环境,《政法论坛》第4期,1997。

53.《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与刑事立法的整合》,《中国监狱报》第4期,1997。

54.世纪之交的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第2期,1997。

55.《腐败对社会伦理的影响》,载《反腐败与社会稳定发展》,红旗出版社,9月1996。

56.论行刑社会化,载《监狱学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4月1995。

57.“行刑社会化”概念辨析,赣法1992第3号..

三、主编选集

1.《恢复性司法论坛》(2007年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65438+2月版。

2.《恢复性司法论坛》(2006年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1。

3.《恢复性司法论坛》(第一卷,2005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65438+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