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里的长辈能容得下我,不使天下罪恶”是什么意思?
“江山的长辈”指的是“全国相声观众,每一个喜欢相声的人”。
“能包容我”就是“能对我有一些认可,不会看到我一开口就骂人的人。”
作品来源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天下罪钱”出自郭德纲的开场白——“不来则已,总以新人换旧人。江山的父亲能包容我,不让天下人赚钱。”表达了郭德纲前半生的执着和正直。
“勿使人犯罪”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唐伯虎的七言诗《阎志》。这首诗既表现了唐寅崇高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不羁的性格。同时,唐寅也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专事免费读书卖画的志向。
原著
表达抱负
【明代】唐寅?
不炼丹,不打坐,不为商贾耕田。
有空就写,有空就卖,地球上不赚钱。
作品翻译
翻译1: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丹追求长生,也不像和尚那样去打坐;我不会成为一个商人或农民去耕田。
在业余时间,我画一些画来卖,没有那些不义之财。
翻译2:
我不修仙求道,不信佛念佛。我也不做生意不种地。
我业余时间只画画卖画,从来不拿别人的钱!
作品注释
1.仙丹:古代炼金术士用黄金和朱砂制成的药物。禅定:指佛教徒通过打坐、冥想来理解教义。
2.商人(gǔ):做生意。种田:种田。
3.写在青山上:画画。
4、造财:“造罪”本是“造业”,是佛教术语,即会遭报应的恶。“造罪钱”是指来源不正当的钱。
创作背景
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被弘治皇帝罢官,案情查实,被安排到浙江做胥吏。唐伯虎说“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家。回家后,他被家人看不起,所以唐伯虎和他哥哥分开了。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的20多年里,虽然没有取得功名,但是他自适应的兴趣和卖字画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所以他觉得他要写这首诗,向世人表达他的志向。
作品欣赏
在桃花坞,金昌的遗迹满百年。唐伯虎,一个浪漫主义的天才,从小就有着过人的天赋,在绘画和诗歌方面都有着卓越的造诣。弘治十一年,才华横溢,他似乎看到了未来学者的道路。恰巧在弘治十二年,他卷入了许婧考场舞弊案,被判入狱。受此打击的唐寅,毅然不再做官,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不炼丹,不打坐,不为商贾耕田。”前两句连续用了四个“不”,诗人在抛弃名利之后做了一些事情。“不炼丹,不打坐”,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流浪者,他拒绝随波逐流,但又不放弃世俗的幸福。读者也许会批评他“高楼喊秋月,夜深捧花”的颓废生活方式,但他们作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如果你不炼丹和冥想”,这意味着你不谈论怪力。“不为商而耕”,就不是人的行业。“不为商家”不屑;不可能不耕,就是孔子说的“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四个“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语言极其愉悦干脆。
“有空就写,有空就卖,地球上不赚钱!”唐伯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画家,他的画与朱云明和文徵明齐名。他不崇尚荣华富贵,不以贫穷为耻,以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无事写,青山上卖”,很让人佩服。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作者应该有的豪言壮语。如果他们能“写在青山上”“卖了它”,他们有自己的笔参与,这是真的,也是自负的。装清高的人往往羞于卖画做点缀,却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费一样自然。于是作者敢喊:“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赚的钱花的很舒服。结果诗人反其意:“不要在地球上赚钱!”这一招特别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敲诈勒索、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盗窃抢劫、诈骗赌博所获得的非法收入,花了就是“罪大恶极”、“罪大恶极”,“不是不报,是不报”。这句话足以让人深思。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淡泊名利,专事免费读书卖画。诗中直来直去的故事,既表现了唐寅崇高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不羁的性格。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字,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号六,居士,桃花庵主人,鲁国唐生,出家仙人等。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作家。据说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他愤世嫉俗,才华横溢,他的诗广为人知。与朱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画名更是赫赫有名。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吴门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