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的问题

2011新能源行业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面对2011:三个问题待解

然而,展望未来,中国要在新能源产业革命中赢得先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材料,潜伏着深层危机。比如风能的电机制造技术,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都依赖国外;核能的核心原料是铀,但中国储量少,大部分需要进口,规模扩大后容易被别人控制。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准化亟待进行,包括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购车补贴标准等。,其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才库不足,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相关设备制造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

第三,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比如,新能源汽车要想快速发展,需要有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受益,正常的商业交流和商业竞争才能进行。电力公司、电池厂、汽车制造商、充电站等的风险。可以共享,利益可以享受。

面向2011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灵活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实施高效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搭建全方位、以自我为中心的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二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包括加快风能、水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环保、补贴等符合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标准化制定和修订;扩大高校新能源专业招生规模,实施产学合作长期实习培养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多种形式的新能源产业联盟,促进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三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聚集技术、人才、政府支持、劳动力、设备等资源要素快速提升规模;或者通过引进境外资金、产品技术到境外上市,提高国际竞争力;或者与国际企业巨头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联合研发,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2010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各国争相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优惠政策,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市场,努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如欧盟发布新能源战略《能源2020:有竞争力、可持续、安全的发展战略》,日本修订《能源基本计划》,美国加快新能源立法。在大国引领下,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革命全面启动。

中国: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总额已经超过美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采取的坚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不仅将新能源产业列为现阶段培育和发展的重点,还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据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审批。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新能源产业前景被普遍看好。

地方政府作为主要推动者,积极响应号召,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如山东省未来三年将安排12亿元,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热与光伏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重点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电四大领域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河北省提出建设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和100个绿色能源示范乡镇,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巨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企业迅速成长。例如,无锡尚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和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比亚迪已成为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华锐风电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广核已成为中国核电运营的重点企业之一和领先的综合清洁能源服务集团。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有名气,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各地也大力推进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结成产业技术联盟。例如,北京成立了包括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核能六大产业技术联盟在内的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四川双流作为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光伏、光电、光热、核能、风能为方向,打造千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吉林省利用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长春和辽源两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大。

为保障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部决定从2011起,高校招生新增140个专业,均与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目前,许多高校都增加了新的能源相关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先后增设了核工程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等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增加了光伏工程、核能工程、化学能工程和能源经济学;浙江大学在本科层次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由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新能源产业已经在中国全面铺开,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R&D和出口基地、清洁能源市场、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国和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以及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新能源: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挑战了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发起了与新能源政策和措施相关的301调查,指控中国采取非市场补贴支持其清洁能源领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就中国对风能制造商的补贴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中国积极回应,称其做法符合国际惯例。相比之下,美国对清洁能源的补贴更糟糕。

中美贸易摩擦反映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一直在谋求新能源的主导权;欧洲作为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源地,自然不甘落后;日本化石能源短缺,用新能源弥补不足;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新能源虽然起步晚,但进步最快。鉴于新能源产业不仅寄托了21世纪美国引领全球经济的梦想,也寄托了欧洲成为“下一个中东”、日本成为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成为“大国”的梦想,可以预计,未来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