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入世以来中国经贸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入世后的外贸发展与入世后的外贸发展。

WT0“后过渡期”中国外贸形势预测与分析

从20xx年起的后三年,中国入世前三年的发展趋势仍将延续,但将进入调整和提高阶段。贸易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进出口贸易额将维持在1.1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之间,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少;货物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将从20xx年的6%提高到7%以上,贸易地位仍将保持在第三位;服务贸易出口将从20xx年的450亿美元增长到500亿美元以上;在世界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xx年的2.6%提高到3%以上,贸易地位从20xx年的第六位提高到第四位,贸易逆差减少。利用外资将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将快速发展。贸易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基础。一、加入世贸组织后三年的有利因素

中国各级政府已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政府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立大使馆,为中国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的承诺,赢得了声誉。

3.改组商务部,统一管理外贸和内贸,保证相应措施的顺利实施。

4.地方省市政府在大力培养干部的同时,还成立了各种世界贸易组织事务中心和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5.重视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一些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和地方组织已经成立。一些大学调整了他们的学科,开设了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课程。

熟悉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

入世三年来,中国熟悉并运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

1.学会利用反倾销协议处理国外反倾销投诉,对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投诉。从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到20xx年底,全球共提起2416起反倾销案件,其中对中国提起366起,成为反倾销申诉最多的国家。然而,入世以来,中国利用反倾销协议对进口倾销产品发起了近30起反倾销案件。中国对反倾销的应对和运用由被动变为主动。

2.在接受审查的同时,还行使审查他国的权利。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贸易组织的17个机构对中国执行世贸组织规则进行了过度审议。同时,中国还参与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中国参与了9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包括墨西哥、印度、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关税同盟、印度尼西亚和美国。

3.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经贸权益。入世后,中国在钢铁保障措施案中首次适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并胜诉。此外,中国还作为第三方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之间的19诉讼案件,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4.全面积极参与多哈发展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直接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20xx年启动的多哈发展回合涉及农业、货物、服务、知识产权、发展和电子商务,所有议题都与中国经贸发展密切相关。

除一般权利外,中国在以下领域的权利进一步扩大。

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管理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的四阶段“回归”程序,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对发展中成员实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数量限制将于20xx年6月65438日+2月365438日+0日全部取消。入世以来,根据这一协议,美欧等发达国家取消了87类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涉及金额达40亿美元,进一步发挥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20xx年后,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的全面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2.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保留的限制性措施的期限已逐渐到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7中,7个世贸组织成员(6个国家和1个集团)对中国竞争性出口产品保留的反倾销和数量限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前6年逐步取消。欧盟在20xx年前承诺取消从中国进口工业品(非纺织品)的配额。这些产品包括:鞋子和靴子、瓷器餐具、厨房用具、陶瓷器皿或厨房用具。波兰承诺在20xx年底前取消从中国进口部分产品的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包括:橡胶或塑料外底和其他带有鞋帮的鞋类,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外底,带有皮革鞋面的鞋类,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外底,以及纺织材料。

材料制成的鞋靴,其他鞋靴,蒸汽电熨斗,其他电熨斗。斯洛伐克承诺20xx年取消从中国进口鞋靴数量限制。土耳其承诺在20xx 65438+10月1之前取消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餐具、厨具、陶瓷或厨具的数量限制。上述成员对这些产品保留的反倾销和数量限制的取消,将实现中国在这些产品出口中的竞争优势。

我国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对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是农业抗风险能力在提高。第二,进入世界级行列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外贸发展形势2页。

另外。第三,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投诉,而且成功率在不断提高。第四,在竞争方式上,开始从粗放型(价格、数量、优惠条件)向集约型(注重颜色、品种、售后服务、质量、品牌)发展。第五,中国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有计划地建立国外销售渠道和生产体系,确保资源性产品的可靠性。

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增长期。全球GDP增速从20xx年的1.7提高到20xx年的2.5,预计20xx年将达到3.7%。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年增长率分别为4%和16%,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分别为6%和12%。预计20xx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达到7.5%。世界经济复苏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美国经济和东亚、南亚经济体的持续快速发展。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增加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动力。另一方面,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亚太经济产生了有利影响。随着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期的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将有所缓解。

第二,入世后三年的不利因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前三年过渡期的待遇陆续到期,在此过渡期内实施的保护措施相应解除。为了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关产业调整适应的时间和缓冲期,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谈判,中国在市场开放和遵守规则方面获得了不同期限的过渡期。20xx年后,过渡期的相关保护措施将逐步结束。

首先,生产行业进口关税总水平将降至10.1%,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至9.3%,农产品关税降至15.6。

20xx 65438+10月1取消400多项产品的非关税措施(配额、许可证、机电产品特定招标)。比如汽车,20xx 65438+10月1日,我国将取消配额、许可证限制,进一步大幅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到20xx年7月1,整车关税降至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至10。

服务业逐步提高市场准入。20xx年后的三年,根据承诺,中国在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重要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20xx年后,中国将允许外资保险公司提供健康保险、团体保险和养老金/年金服务,取消保险中的强制再保险条款,降低对外资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并允许设立独资保险经纪公司。中国的建筑、旅游、交通等行业也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20xx年底,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的限制,包括分行和牌照的发放,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到20xx年,中国将取消基础电信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股份达到49%。

随着关税的降低和服务市场准入的扩大,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左右。大宗农产品产销难以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竞争,农产品受到冲击的可能性增大。

二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的冶金、石化、机械行业受到竞争挑战。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业由于坏账比例高、服务产品少、水平低,面临着客户流失和业务骨干“挖走”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设立的几个特殊条款将继续约束中国的竞争优势。第一,“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2016之前企业、特定产业和中国整体享有市场经济;第16条“特定产品的过度保障机制”中限制12(至2013)中国产品出口增长率的规定;“第18条过度审议机制”中关于对华8年持续政策审议的规定等。上述条款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以下风险。首先,增加在华反倾销申诉败诉的可能性,把不倾销变成倾销,或者夸大倾销程度;增加了在中国使用可诉补贴的风险。其次,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增速有限。第三,连续八年的政策审议不仅增加了政策调整灵活性的难度,而且容易导致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合谋”,增加了对中国采取保障措施或不利措施的“* * *”性质。

贸易地位的飞跃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主要竞争对手。

第一,由于中国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地位已经从20xx年的第五位上升到20xx年的第四位,20xx年可能上升到第三位。因为中国是一个全面发展贸易的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因此,在与中国的贸易竞争对手的行列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第二,借助上述入世特别条款,中国发起的巨额反倾销案和贸易救济措施的趋势不会改变,反补贴案会逐渐增多。

第三,中国实施的保护措施转向“绿色”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知识产权的投诉增多。

第四,逐步减少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

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整体竞争力不强。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状况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比如20xx年,中国货物出口438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出口72740亿美元的6%,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排名第四,前三名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同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45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6543.8+0763.0亿美元的2.6%,居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第七位,前六位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同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为250亿美元,而中国的服务贸易为90亿美元。服务贸易的滞后发展将制约中国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第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通过出口更多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产品来实现的,单位出口值在不断降低。比如20xx年,中国彩电出口量比20xx年增长了70%以上,而获得的外汇额只增长了47%。中国20xx年向美国出口400万件女式束腹(349/649),创汇486万美元,20xx年出口5938.8万件,创汇5229万美元。两年时间,出口额增长14.8倍,金额增长10.8倍,每件文胸单价从1.22美元下降到0.88美元。

三是资源能源在进口中的比重提高。燃料在进口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9%上升到20xx年的6.6%,同期矿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从4.4%上升到5.3%。中国对世界资源性产品的依赖在增加,但创造的价值太低。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统计,20xx年中国消耗各种资源约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铁、氧化材料、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占世界消耗量的7.4%、365、438+0%、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只相当于全球的4%。这种巨大的投入产出缺口,如不改变,必然会增加对上述国外资源和产品的依赖,如“天灾”和蓄意的“人祸”,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

三、中国入世后的三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命题。有利于中国应对入世后三年的挑战。

一是内外贸一体化定位科学。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当今世界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政策措施不一致。中国内外贸一体化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有利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实现双赢和多赢。二是有利于在我国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贸管理体制,营造公平、可预期的法律环境,保障各类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第三,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监测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明确贸易概念内涵的拓展和整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贸易世界,它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所以内外贸的融合应该包括这些贸易内涵的融合。使它们有机结合。

第三,公平对待贸易经营者。贸易管理的主体是从事贸易活动的各类企业。就国家而言,有外企,也有本土企业;从构成来看,有国企,有外资,有私企。在准入权和管理权上,应该是平等的,现有的门槛和差别待遇应该尽快拆除和一致。

第四,贸易渠道和流程的便利化。大贸易中影响企业进出口的不便包括:单证要求过多、通关非自动化、环节和要求不透明、手续不完善、手续繁琐、信息滞后和非* * *享受、销售渠道脱节、各种管理机构的部门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等。现有的管理机构应该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行业中介组织的自主权。目前,我国的中介组织很多,但其功能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主性,他们的“两个政府”地位,他们的依赖性很大,他们的“软骨病”。我国的中介组织应该在组织机构、活动安排、活动经费来源、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争取自主权,真正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第六,贸易行为的合法化。首先,与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关系应以世贸组织的各项协定和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为基础。其次,应尽快将上述规则转化为中国的国内贸易法律法规,并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相匹配,以管理国内企业的贸易活动。再次,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法(包括执法机关的执法)。

第七,贸易产品标准的标准化。首先,我国相关机构应尽快找出贸易国特有的各类产品标准规则。其次,将相关标准规则迅速通知国内相关企业。最后,与企业合作,了解如何采取科学措施,寻求安全的解决方案。

第八,加快贸易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首先,商务部加速“脱胎”后的转型。其次,服务和监管职能从货物贸易领域向大贸易领域转变。第三,从管理内外贸的各种机构到主导机构(商务部)。最后,机制的设置要兼容。

第九,整合贸易教育。首先,贸易教育的学科建设要与大贸易的内容相结合。其次,内贸教育和外贸教育有机结合。第三,贸易教育与自然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最后,师资队伍要做到校内外、国内外一体化。这样才能培养出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大贸易人才。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已开启,享受6亿+VIP内容。

现在就去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WT0“后过渡期”中国外贸形势预测与分析

从20xx年起的后三年,中国入世前三年的发展趋势仍将延续,但将进入调整和提高阶段。贸易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进出口贸易额将维持在1.1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之间,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少;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将从20xx年的6%提高到7%以上,贸易地位仍将保持在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