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如何实现从创意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以此为论据,结合实际。
什么才能算是装备制造强国?关于这一点,目前还没有硬性的标准。但我国有专家认为,是否是装备制造强国,首先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是否拥有独特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克敌制胜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是否拥有在同领域相关专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技术创新平台, 是否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和高素质的国际化优势科技人才,是否拥有庞大、稳定、不断发展的广阔市场和得到科学合理配置的优势资源。 这些都可以算是装备制造强国的要求。
是否是强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取决于企业年销售收入、利润、资产是否持续增长,能否做到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并举,传统产品与新兴产品并行;能否不断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融合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发展高端绿色产业,实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否具备一流科技企业实现现代化管控的手段;是否适应国际企业间的竞争,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品牌的全方位输出形式,逐步占领和引导国际市场,实现企业全球化战略。
具体来说,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就要努力给自己贴上以下几个“标签”:
一是装备技术的绿色开发与制造。中国的许多工业领域,如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都是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大户。重型装备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绿色化、提高产品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来减轻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这种绿色制造模式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有害排放及废弃物,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优化,也是从源头上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途径。
二是技术装备的产能规模化、齐全化、精细化。大型化、成套化、精细化的设备产能是实现高效生产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开发制造大型成套精细化设备,不断优化大型化、成套化、精细化技术装备的工艺参数,进而实现大型成套设备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
第三,控制手段的精密化和设计开发的数字化。企业通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精确的控制手段,利用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控制模型的准确性和质量诊断模型的准确性。此外,装备制造的数字化仿真工艺流程和数字化设计技术正朝着多对象、多媒体、多机制、多尺度、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第四,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智能化是以对各种信息的感知和分析、经验和知识的学习和创造以及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决策和执行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技术,涵盖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整个制造活动,包括智能制造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服务。随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监控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应用于设备状态监测,可以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增加产品质量稳定性。
第五,技术创新超常。从需求和应用出发,推动制造技术向极高超的制造技术方向发展,如超大规模元件制造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和光束技术的微纳制造技术等。
第六,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未来20年是中国机械制造业从制造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关键时期。服务型制造将以知识化、集成化、战略化、全球化为特征,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