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实施密切相关。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难以延续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将由要素和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可以说,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实施密切相关。与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相比,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需要面对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内外部挑战。通过创新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将是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内外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无论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其实都与知识产权制度息息相关。知识产权通过赋予创新以产权保护,使创新主体享受创新带来的利益和竞争优势。试想,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创新主体还有什么动力继续创新。为此,在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应利用好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法律保障体系。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原则

1.自立自强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跟风或脱离实际追求完美。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前,应分析竞争态势、发展方向和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根据企业的创新模式和发展目标,确定知识产权的工作重点和管理模式。

2.协同作用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归根结底是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服务的,因此知识产权战略不能孤立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之外,而应该与企业的其他经营战略相配合,如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R&D战略等。知识产权管理应努力与其他管理活动一起嵌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3.经济合理性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仍然是一项财政支出项目,仍然难以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中国的企业要想通过知识产权盈利,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坚持经济原则,重视成本控制,争取额外补贴。如放弃专利申请数量的激进策略,定期评估授权专利的维护价值,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争取国家或地方专利资助等。

4.开放合作

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新常态下,企业应该打破自力更生的观念,而应该打开合作的大门,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实现知识产权实力的快速积累。比如通过产学研合作、并购等方式快速聚集知识产权资产和品牌优势。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任务

1.构建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R&D人员的努力,调动R&D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企业有必要制定职务发明奖励政策,这也是专利法的要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不奖励发明人,或者单方面制定较低的奖励政策。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在职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在发明人离职时容易产生诉讼风险。

2.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初创阶段,企业往往无法组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而倾向于将其外包给中介机构。当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团队时,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也将分为R&D主导或法律主导。孰优孰劣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企业在设计管理模式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以知识产权的获取和转化为核心。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价值。因此,积累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资产并将其转化为利润来源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部分是由中国的企业贡献的。但是,光靠专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获取更多的高价值专利,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产权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创新的驱动力。

4.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防控

用什么?一带一路?随着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将更多地走向海外市场,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华为、中兴、小米等公司在海外市场被专利钓鱼公司(NPE)或竞争对手起诉专利侵权。因此,我国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海外目标市场的专利和商标,增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框架

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非常广泛,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这些权利的取得、存在和保护是有区别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知识产权的类型来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可行的。具体来说,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等。

(一)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是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专利信息利用、专利申请、专利维护、专利实施和奖惩政策。专利战略的目标是什么?R&D和市场在哪里,专利在哪里?【袁建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版,第100页。]

1.专利信息利用

专利信息是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专利文献,企业可以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监测竞争对手的R&D动向,评估合作伙伴的实力,寻找专家。[许、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第41-42页。因此,企业应重视R&D专利信息的利用和竞争活动。对于R&D重大项目,要在R&D的重要节点进行专利检索,以调整R&D方向,绕过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评估R&D成果的自由实施程度。

2.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是中国企业积累专利的主要手段,是专利战略的基石。专利申请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关系到企业专利战略的成败。以下节点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第一,需要申请专利吗?并不是所有的研发成果都应该受到专利的保护,虽然专利权具有很强的垄断力。专利权的取得需要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对于创造性低、商业周期短、侵权可见性差(如内部沟通方式)且不易被逆向工程开发或获取的商业价值大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商业秘密保护为宜;相反,专利保护适用于商业价值大、R&D成本高、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得和绕过、在目标市场具有较大防御功能的技术方案。[朱学忠,齐,邵阳:论专利申请战略,科研管理,第3期,1994。]

第二,何时何地申请专利,要根据研发性质和竞争情况来决定。对于预研成果,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朗,专利申请有些赌博;此时可以尽早应用和布局基本技术方案,而围绕基本方案应用的外围技术方案可以在技术方案相对完善时提出。对于要商业化的技术方案,你要尽早申请专利,避免被竞争对手抢先。对于战略性专利申请,可以在分析竞争对手的R&D趋势和产品布局后适时提出。专利申请区域要根据自身和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来确定,这样我们进入的时候才能有攻有守。首先,在自己的目标市场上,最迟要在产品推出之前进行专利布局,降低专利诉讼风险;其次,根据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也要进行专利布局。这样既可以主动起诉,又可以在被起诉时及时反诉。

再次,由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项专利的客体、取得方式、授权条件和保护期限不同,在选择专利形式保护发明创造时,应综合考虑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应用目的和经济寿命。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发明保护的具体形式并不困难。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发明比实用新型有用,外观设计含金量最低。其实这三种专利各有千秋,只要运用得当,任何一种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产品的销售并不完全取决于功能和性能,新颖的外观也是产品营销的亮点,所以保护创造性外观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设计侵权的可见性高,很容易判断侵权。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权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维权的效果。

第四,如何控制专利质量。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和竞争压力巨大。申请和维护不能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专利显然是不明智的。提高专利质量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要提高专利质量,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第二,做好专利方案评估;

第三,控制专利申请文本的质量;

专利审查是从前一阶段控制专利质量的有效方法。一般调配资深R&D人员、营销人员、法律人员组成专利评审委员会,对R&D人员提交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市场价值、侵权可见性进行评审,选择相对优质的技术或设计方案进行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文本对专利质量至关重要,好的技术方案只有经过高超的专利写作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专利。实践中,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两个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达到竞争比较的目的;此外,对于专利申请文本,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也可以允许多个机构相互审核。

3.专利维护

对于专利数量越来越多的企业来说,专利维护不容忽视。专利维护的目标是确保有价值的专利能够保持有效。基于此,企业应定期从技术研发方向、自身是否使用、外部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能否采用等方面评估筛选出需要维护的专利和可以放弃的专利,并做好付费管理。

4.专利实施

从广义上讲,专利实施不仅包括专利许可、转让、出资和质押,还包括专利权保护。虽然国内企业在专利实施和转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专利实施和转化率仍然值得期待。目前国内企业不仅要建立专利许可、转让和质押的合同管理制度,还要建立专利侵权的监控机制,定期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5.奖惩政策

奖惩政策关系到R&D人员的积极性,对企业创新非常重要。《专利法》规定发明人有权主张奖励和报酬,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要么取消奖励,要么奖励金额过低。虽然这可以在短期内减少企业的支出,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R&D能力的提高。此外,虚假或失败的激励政策也容易在发明人离职时引发纠纷。

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是,企业应与全体员工或员工代表充分协商沟通,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报酬和薪酬方案,或将重要的R&D人员纳入股权激励和在职分红激励计划,以减少当期现金支出。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专利审查办法,将年度专利审查指标分解到R&D部门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是,有必要强调一个现实。目前,企业管理中的专利法律部门或人员水平普遍不高,专利产出更多地由R&D部门主导。因此,目前企业的专利考核指标应该放在R&D这边。

(二)商标战略

企业商标战略的重点在于商标注册、使用和保护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关注度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会有所不同。但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商标战略要与品牌运营战略相结合,两者不可割裂。可以说,实施商标战略的核心目的是树立企业的品牌。

1.商标注册

虽然我国不强制要求企业在商品或服务中使用注册商标,但使用未注册商标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商标还没有形成一定知名度之前,一旦被他人注册,企业随时面临被商标专用权人禁入的风险。因此,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企业应该尽量使用注册商标。对于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服务)未移动,商标注册优先。

产品或服务推出后,附带的商标很容易被第三方注册。因此,企业最迟应在产品或服务投放市场之前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注册一般需要九个多月才能获批。在申请被批准之前,申请人实际上不能禁止他人使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申请商标,并争取上市时获批。

(2)商标设计应与企业品牌营销相结合。

商标设计除了要保证显著性,还要与企业品牌形象相结合,即商标图文要简洁明了,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需要提醒的是,商标的平面设计应避免使用他人作品和商标图形。

(3)做好申请前的商标检索工作。

为了确保商标申请能够被批准,企业在申请商标前应进行商标检索,以确认他人是否申请了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目前商标局网站可以免费查询,但由于数据更新滞后,企业要定期重新审核。

(4)注册覆盖核心和类似类别。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除有权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外,还可以禁止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不会引起混淆的除外)。因此,从扩大企业使用范围和阻断竞争对手使用范围的角度来看,商标注册应涵盖自己商品和类似商品的类别。

(5)单独申请和联合注册

用于组合商标,包括字符、图案、字母等。,企业可以单独申请其汉字、图案、字母等。,然后一起申请。虽然需要缴纳两次申请费,但可以降低组合商标因某一要素不可注册而被整体驳回的风险。此外,单独申请和联合注册还可以扩大企业可以使用的商标数量。[袁,,苏:商标战略管理?《公司品牌的法律支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第132-134页。]

2.商标使用

商标使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品牌战略来制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在所有产品上使用同一个商标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企业现阶段可投入的宣传资源有限,使用单一商标有利于集中宣传,快速提升商标知名度。

对于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根据商品种类和差异化程度使用不同的商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为企业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又能降低某一产品质量问题损害整个品牌形象的风险;也有利于公司不同事业部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3.商标保护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商标侵权的情况。目前主要的维权途径是行政调查和司法保护。与司法保护相比,行政调查具有程序简单、处理快捷的特点,但缺乏终局性。所以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维权是更好的选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上商标侵权日益普遍,由此造成的损害不容小觑。对此,企业应加强网络侵权监控,及时维权。

(3)版权战略

版权管理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更为重要,需要更多的关注。软件企业版权管理应注意以下三点:

1.建立记录和登记制度

因为著作权是在作品创作时取得的,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建立记录制度,登记开发过程,保留原始文档。此外,对于重要的软件产品,企业在开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版权登记。原始记录和著作权登记证书是著作权侵权纠纷中证明权利人身份和权利取得时间的重要证据。

2.设计防伪标志

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原被告程序的对比是认定侵权的必要步骤,在司法实践中多由鉴定机构完成。当被告不提交源程序时,程序同一性的比较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因此,企业可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防伪标识,比如故意留下企业的英文名称,在程序中嵌入特殊符号和无关紧要的错误。如果在被告的产品上可以读取到这些防伪标识,法院一般会认定被告抄袭了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袁建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版,第133页。]

(四)商业秘密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机密信息主要是技术信息和客户名单。至于技术信息的保护形式,即专利保护还是商业秘密保护,我在前文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保密制度来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因此,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关键在于保密制度的建设。

1.建立保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手册,确定保密对象的范围、保密等级的划分标准、不同级别人员接触保密信息的权限、信息档案的管理和销毁以及相关人员违反保密义务的责任。员工入职时,应在劳动合同中设定保密规定,并发放保密手册,交由员工签字。

但是,光有保密手册是不够的。企业还应建立必要的实物保护措施,如在R&D中心设置保密警示标志和门禁权限,在办公电脑上设置外发和复制权限等。

总之,保密制度要达到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机密信息还不够的地步。

2.在合作和交流中签署保护协议。

在技术合作、投融资并购等需要披露某些技术信息的场合,应注意与相关方签订保密协议。

3.竞业禁止协议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企业可以在重要岗位员工离职时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竞业限制协议应当对离职员工给予合理补偿,对地域、行业、期限的限制应当公平合理,避免在诉讼过程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4.中国知识产权的春天来了吗?

近年来,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一个热词,不仅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文件中,也经常被各级官员提及。以专利为例。过去几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猛增,现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国知识产权的春天已经到来。

真的是这样吗?以专利为例,专利申请繁荣的背后是大量授权专利被提前搁置或放弃,这是不争的事实;专利侵权赔偿金额低、维权周期长,至今没有明显改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通过专利获得现金收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知识产权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

知识产权的春天到底来了没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新常态下,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支撑,知识产权将在国家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春天,而不是等待春天的到来。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