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取暖专家是怎么回事?
中汇地暖,全称中汇股份全资子公司黑龙江中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热塑料薄膜生产基地,是中国健康采暖、低碳采暖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汇地热成立于1999,位于哈尔滨方平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电热行业唯一一家集科研、开发、制造、销售、安装于一体的领先高科技企业。
265438+20世纪初,中汇地热与杜邦、哈工大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采暖系统。在我国电采暖行业中,这一高科技产品是唯一符合我国建筑特点和《采暖设计规范》的系统产品;唯一一个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促进项目”;并获得由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盟ce认证。公司拥有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获得国内、省部级荣誉数百项。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汇地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热塑料薄膜生产基地,年产能5亿片,产值6543.8+068亿元。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38个地级市,并远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地。
“利国利民利企”是中汇人的企业精神,“用中汇科技创造温馨生活”是中汇人执着于供热事业的信条。将绿色、环保、健康的供暖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是中汇人努力的使命。中汇地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在“科技报国,科技惠民”的经营理念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向国际化企业迈进。
中汇地热,
(1)温暖世界的民族品牌;
(2)健康供暖专家,低碳供暖先锋;
(3)全球最大的电热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4)十年磨砺,中国电采暖行业第一品牌;
(5)第三代电热膜——电热塑料膜在表面加热领域属世界首创;
(6)仅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中汇精神
惠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兼具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的中汇地热,坚持温暖世界的梦想。在追求健康、宜居、温馨的居住品质生活中,肩负节能环保大旗,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引下,展现民族企业的忠诚灵魂。
造福人民
“治国有常,惠民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治国理念,反复讲述着一个道理:人民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汇始终没有忘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至高责任。无论面对社会公德还是国家灾难,都表现出了一个英雄民族企业的勇敢担当。
慧琪
“诚信在中国,* * *享实惠”。中汇正在用不断扩大的市场版图向员工证明,阳光灿烂的时候,就会符合民意,赢得世界的信心。加入中汇,你的名字将镌刻在中国科技供热的历史丰碑上。培养自己的人才,创造上升空间,中汇正在尝试实践:向管理要效益,以效益留住人才,以人才促管理。
中汇荣誉
2008年9月,公司荣获“中国电采暖行业最具公信力第一品牌”称号,公司董事长尹惠来被授予“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荣誉称号。
2008年6月5438+10月,尹惠来董事长当选为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4月,获得欧盟CE认证。
2007年4月,荣获黑龙江省首届“十大公益企业”荣誉称号。
2006年2月,被哈尔滨市工商联授予“文明企业”称号。
2006年9月,公司获得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科技效益一等奖。
2006年9月被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评为科技创新先进企业。
2006年6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2月,我们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自限温低温辐射电热膜”。
2003年2月,公司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
2003年6月5438+10月被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奥运建设工程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推荐证书”。
2002年6月5438+2月被中国名牌与市场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绿色名牌产品证书”。
2002年6月5438-10月被黑龙江省建设厅授予“黑龙江省建筑产品推广应用证书”。
2002年8月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授予“工程建设推荐产品证书”。
2002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02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2002年5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
中汇故事
在东北长大的尹惠来,似乎对温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1999,当时从事化工贸易的他去美国考察时,发现家里没有中国常见的暖气片。在询问了中国当地的人后,他得知加热设备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电热膜,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我要求样品。这个薄如x光片的东西居然可以代替巨大的锅炉房!我当时觉得很新奇。”现在回想起来,尹惠来还记忆犹新。
回国后,他收集了很多关于电热膜的资料,了解到西方国家早在30年前就已经全面使用电加热。他在关注了哈尔滨新建建筑的供暖情况后,发现只有南岗区的“满和名苑”项目使用了来自美国的电热膜。电热膜供暖方面,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空白的市场环境让它“眼前一亮”。鉴于引进电热膜成本高,他萌生了投资开发电热膜的想法。从17岁开始,尹惠来一直从事各种行业。哈尔滨荣兴贸易公司成立于20年前,而当时国内最大的PVC生产企业哈尔滨裕来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也于十年前成功成立,随后涉足房地产等行业。在1999,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1000万。当时,他大胆投资4000万元开发电热膜。“当时整个工厂不到5个人,工厂的建设和工厂的规划都是我一个人在做。1999,我的事业又从零开始了。”
艰难的研发之路
然而,产品开发并不容易。几年间,他不得不面对遍地的废旧物资和无数次的试验失败,甚至经历了工厂账面上只有1000元,工人工资没有着落的艰难时刻。“2002年,我们的研发遇到了技术问题。当时得知北京一家公司,是美国产品代理商,也在做电热膜的研发,打算把机器设备给别人。如果你赚了钱,把设备钱还给我。如果不赚钱,可以免费赠送。但是不要给他们!”
几经波折和选择,把事情做到底的固执驱使尹惠来另想办法。他开始四处奔波,向国内各大高校寻求帮助。最后,他决定聘请哈工大的专家,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选择他们生产的材料。有志者事竟成。从2004年开始,电热膜的研发有了曙光。当年6月5438+065438+10月,中汇电热膜地热供暖系统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随后通过相关认证,并获得多项专利。“整个R&D耗资7000万元。相对于最初的投入,这几年我一直在扮演搬运工的角色。中汇从其他投资上赚了一点钱,我也很快跳槽到中汇。”尹惠来笑着说。
继续做到底
谈到未来,“扩大产能、拓展市场”、“上市融资”、“发展相关业务”成为尹惠来“做到底”的关键词。
首先,中汇将大力开拓市场,继续开发新产品。“今年,我们将推出一条新生产线。届时,中汇地热的产能将达到5亿片,可满足654.38+25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他兴奋地介绍,“尤其是雪灾过后,南方供暖需求旺盛。我们开发小产品,走产品‘小型化’路线,比如推出小包装的阳光五星系列,就是为了拓展这个市场。”
中汇的上市计划也在逐步启动。2005年其产品推向市场后,有券商来找中汇,从去年开始,公司一直在做理财规划。“如果上市前景不好,券商三年都不会一直关注我们的企业。哈尔滨市发改委也挺支持我们的。”尹惠来对此很有信心。
虽然北方有黑龙江的中汇,南方有海南的工程实例,但“有些地区还是没有。”
尹惠来用数字表明了与开发商合作的诚意:“目前我们在全国的统一价格是1.35元/平方米。我也可以给优惠政策。654.38+万平米以下的项目,可以和当地没有中汇示范项目的开发商建立合作,做中汇当地样板工程,然后推广电热膜产品。”据记者了解,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不少当地有开发项目的房地产公司在使用中汇的产品后,都主动加入了其代理的行列。
同时,尹惠来也非常重视“示范”的效果。65438去年2月,殷惠来出资成立了一家非电热片制作公司——中汇房地产开发公司。“眼见为实。我们自己买地开发改造现有建筑,示范效应会更强。”为了增加示范传播效果,他还在去年成立了中汇传媒公司,试图建立中国电采暖门户网站。
从2007年开始,中汇每年投入20万元,在黑龙江生物研究所成立中汇班。今年,第二届中汇班也将出现在省内另一所高校。届时,尹惠来将带领中汇的每一位高管走进校园,畅谈自己做生意的切身感受。他希望自己“做到底”的故事能在学生中延续下去。
中汇地热引领低碳生活
近年来,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建筑开始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低碳”概念无形中增加了房地产的卖点,成为被称为“未来之屋”的时尚房地产营销溢价的有力手段。很多购房者的关注点已经从同质化严重的区域、朝向、户型、社区风格逐渐转移到“低碳指数”、“绿色节能标识”、“温度舒适度”等因素上。“你家供暖低碳吗?”正在成为新住宅区的主要卖点。
供暖的低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供暖能源清洁可再生;二是加热的热转换效率高;第三,废气和污染零排放;第四,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舒适智能;五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利用和非高峰用电创收。
在智能健康供暖领域研究多年的中汇地热,将低碳供暖技术应用到了极致。在许多示范项目中,其低碳供热的优势更加突出。
20世纪初,中汇与杜邦、哈工大合作,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电热膜供暖系统。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内蒙古包头市首个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北方阳光住宅小区在建设过程中选择了中汇地热低碳供暖模式。这样既节省了锅炉房建设、内外管网建设的费用,又节省了购买煤炭,杜绝了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
据北方阳光小区开发商梁先生介绍,内蒙古风力资源发达,电力供应充足,这是他采用中汇地热清洁供暖模式的考虑因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汇地热的热转换效率高达99.28%,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一个采暖季,居民普遍反映不仅室内环境质量良好,而且人体舒适度也有明显提高。以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为基准,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当地价格为0.43元/度。使用中汇地热一个采暖季只要1200元。”
早在2006年,黑龙江省兰店新村小区和通河林业局家属住宅小区也开始推行低碳建筑,安装了中汇地热能。通过实际对比,同样的地段,这两个小区每平米的楼市价格明显高于周边楼盘200元到400元,房源始终紧张。低碳供暖的理念已经成为这些热门建筑的秘密。
经过10年的发展,中汇地热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碳电热膜生产基地,年产能5亿片,产值168亿元。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38个地级市。
观察人士指出,在“低碳经济”即将兴起之际,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与节能减排相矛盾的问题行业,将是受到最积极影响的行业。对于房地产来说,除了建筑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超标,更大的问题在于材料,现有的建筑材料大多存在碳排放超标的问题。这无形中为中汇地热等较早有“低碳”意识的建筑科技公司提供了极大的成长空间。
低碳家庭、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作为中国低碳供热理念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中汇地热与时代的缘分书写了一段全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