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重点领域“放水养鱼”
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软件外包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平板显示器件等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通信产品、计算机和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继续推进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核心基础领域的发展,推动出台一批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放水养鱼”。
王旭东指出,要抓住全球软件产业分步转移的机遇,建设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完善软件外包推广和服务体系,推动软件外包的扩大和完善。同时,推动软硬件上下游企业合作,依托整机制造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尽快提高关键应用领域集成电路自给率;此外,要借鉴彩电一站式国产化的经验,组织实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工程,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基础装备、工艺和材料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王旭东特别强调,重点发展区域是针对行业全局的,不是针对所有地区的。各地在制定政策和确定项目时,必须从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些大众化的产品一定不能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产业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
确保3G顺利起飞。
王旭东公开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条件基本成熟。
他表示,2007年要继续做好TD-SCDMA规模组网技术的应用试验,充分考虑电信网络的规模经济性,遵循市场竞争规律,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优化市场竞争结构,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制定和完善接入、业务、资费、监管、频率、建设管理等相关政策,确保3G发展平稳起步。
他强调,为行业发展创新转型营造良好环境,要从商用试验、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促进技术和业务创新的机制。需要对当前关系行业整体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电信网络和技术的演进、3G与WiMAX的关系、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电信商业模式的影响等。同时,通过深化电信体制改革,逐步解决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国电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职能转变和加强市场监管。
王旭东指出,以3G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深化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电信监管体系,都是当前发展的重点。
营造自主创新的大环境
王旭东说,实施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2006年,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启动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集成电路、软件、数字电视、数字集群、光通信和信息安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发布行业标准284项。
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加紧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项目,制定中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推动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同时,加强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提高R&D和产业化能力,在元器件、软件、集成电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王旭东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该领域的工作包括:加强标准、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指导和协调,制定软件、集成电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等领域的标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工作体系,鼓励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联合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TD-SCDMA、AVS、移动多媒体等产业联盟的引导,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和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起点。
评论
虽然成绩喜人,但问题值得深思。
2007年的开始值得期待
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2月28日下午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本届会议上,有一些核心信息值得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关注。
比如,过去信息产业部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很少提到3G,但在这次会议上,王旭东部长特别强调要确保3G发展均衡起步,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继续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实验,充分考虑电信网络的规模经济,遵循市场竞争规律,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发展等。可以肯定的是,信息产业部正在积极释放产业调整的信心。
而且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已经被信息产业部注意到,并被点名批评。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调整。比如,近年来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发展机遇,但各地蜂拥而至,迅速稀释这些机遇,成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反面教材。由于这次信息产业部工作会议是通过电视电话进行的,所以信息产业部的批评几乎相当于直接点名了一些省份。在今年各地采访的软件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中,本报记者曾经发现,各地都出现了内斗建设“软件之都”的现象。当时本报就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很多新兴行业都有苗头,比如芯片制造、动漫产业、软件外包等领域。展望2007年的这一时刻,这些趋势尤其值得注意。
截至2006年底,中国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几年前,信息产业部提出了“从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的战略,这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多种发展模式和思路,以及各个子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那么,在此基础上,整合自身资源,确立自身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各省市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了解信息产业发展规律,判断趋势,把握一些机遇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全球软件业,本来没有优势的新西兰政府,抓住了《指环王》系列电影风靡全球的契机,大力发展影视动画特效设计产业,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动画特效设计王国。现在,好莱坞的动画设计大片蜂拥而至。
中国是一个大国,建设庞大的信息产业基础是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各地要重组自身资源,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合理整合和规划,找到自己卓有成效的发展路径。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发展机遇,2007年将是快速发展的一年。你是否有机会取决于你有多少智力。(文/记者贾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