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1.从技术创新的内涵来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不完全等同于自主研发,关键是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更有效,因为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有要素组合和运行机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获得回报。同时,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家比科学家更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创造效益,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正是企业的这些内在需求和属性,决定了其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
2.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表明,正是由于大量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商品,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物质财富,形成规模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企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形成新的R&D投资,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实现经济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3.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数据显示,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加大R&D的投入,但企业的R&D投资往往增长更快。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也随着企业研发经费的快速增长而增加。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今天,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发展不应该盲目依赖外国技术,而必须掌握一些能够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因此,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瓶颈。
首先,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缺失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中国只有十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无论从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都不能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这种情况使得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直接制约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地位不突出,使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困难”。在传统的技术供给模式下,企业处于辅助角色。一些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由于技术转移机制不完善,不为企业所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仍处于外延扩张状态。
第三,迟迟不能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可能会使中国跟不上科技革命的步伐。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为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知识产权布局,抢占技术标准。相比之下,由于中国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国内新兴技术领域的一些成果多被跨国公司购买。这种情况太多会让我们错过可能的机会。
第四,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动摇,将固化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产业转移激烈。虽然我们扩大了出口,增加了就业,但以加工组装为主、附加值低的局面,使得企业无法积累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也无法真正掌握先进技术。同时,在外资企业的压力下,一些具有原始创新基础和潜力的国内企业人才逐渐流失,在国际分工中赢得有利地位的难度加大。
当前,加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1,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重视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