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20年诉讼时效

20年的诉讼时效,意味着人民法院不会保护被侵害超过20年的权利。

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理解为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超过20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超过20年。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请求权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的稳定,及时终结权利义务的不确定性,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诉讼时效期限:

1,民事案件:一般两年,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时效期限会有所不同;

2.刑事案件:一般没有时效期限,但对某些犯罪行为有时效期限,如贪污贿赂、侵犯知识产权等。

3.行政案件: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比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效期间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如果诉讼时效已过,权利人将无法通过诉讼保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如果权利受到侵害,应尽快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免错过时效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88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债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自权利被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可以决定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