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假货的核心集散地?

日前,国内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假冒网店案公开宣判,被告假冒网店获赔淘宝654.38元+0.2万元。这一公开判决被认为具有示范性,意味着中国在制假售假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不少国外机构却屡屡拿中国侵权假冒做文章,甚至指责中国是“全球假货的核心集散地”。对此,商务部负责人和专家回应称,这种指责是不负责任的。中国在打击售假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社会应该摘下“有色眼镜”,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中国不断变化的现实。

指责中国没有依据。

不久前,欧洲刑警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2017欧盟打击假冒和盗版报告》称,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的假冒商品生产地,而香港是最大的中转地,占全球假冒商品的8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回应,“该报告对中国的指责是不负责任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如果欧洲对中国假货的统计勉强可信,如果统计中国假货比例乃至中国在全球的比例,统计方法的可靠性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同时,有媒体评论称,“中国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无论如何,欧盟不可能完全掌握中国销往各国的产品的海关、质监、检验检疫报告。”

事实上,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中国的这个问题却被外国反复“炒作”。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何对本报记者分析。“外国机构以此作为说事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过去存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对中国的‘打假’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太了解。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甚至带有歧视性的偏见。它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不断变化的现实。”

打假“清风”铁腕行动

更多对上述指责的回应,其实是中国长期以来打击“凉风”的铁腕手段。早在2065438+2005年4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就发起了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清风”行动,要求全面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今年6月5日至4月,全国海关共查获出口侵权货物4600余起,扣押货物93万余件。

商务部部长钟山年初表示,三年来,我们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万余件,判刑8万余人。“这个力度是相当大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钟山说。

此外,中国民间市场主体的打假也在行动。“打假就像酒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为此,阿里巴巴组建了2000人的专业打假团队,每年投入超过6543.8+0亿元。2016全年,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 * *查出销售额远大于起点(5万元)的制售假货线索4495条。

何认为,中国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此同时,中国在完善产权制度和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这一系列成绩值得肯定。中国也应该披露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为外界客观了解中国提供素材。

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响应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今天,中国每天有65,438+0.4万家新公司注册成立;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度“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22位,第1位。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全球创业领袖的形象与其通常给人留下的“山寨国家”和“知识产权窃贼”的形象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在过去30年中逐渐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到今年6月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4.38+0.227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件。何认为,中国的专利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体现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国际社会应该正视中国取得的成就,中国也应该加快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推动专利的产业化应用。

孙继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对侵权假冒问题的高压态势。包括继续以健康安全相关消费品和大型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和材料出口为重点,加强进出口环节监管;继续加强对重点专业市场和商品集散地的日常监管,净化产品生产源头。

假货遍布全球,单方面指责中国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