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管理模式有哪些?
1.委托管理:通过酒店业主与管理集团签订的管理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保证管理集团能够以自己的管理风格、服务标准、质量标准和运营模式向被管理酒店输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并收取一定比例的“基础管理费”(约为营业额的2%至5%)和“激励管理费”(。
2.特许经营:是以特许经营权转让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是利用管理集团自身的专有技术,结合品牌和酒店业主的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经营发展模式。
通过认购特许经营权,将管理集团所拥有的品牌名称、注册商标、定型技术、经营模式、经营程序、预订系统、采购网络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被许可的酒店,并一次性收取特许转让费或加盟费,以及每月根据经营收入浮动的特许服务费的管理方式。
3.以资经营: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等直接或间接投资方式取得酒店经营权,对其下属酒店实行相同品牌标识、相同服务流程、相同预订网络、相同采购系统、相同组织架构、相同财务制度、相同政策标准、相同企业文化、相同经营理念的管理方式。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是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这种方法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2000年以前,基本上是合资企业,对所管理的大部分酒店拥有绝对控制权。
4.联合营销运营:近年来,随着全球分销系统(GDS)的普及和网上实时预订功能的实现,国外“联合营销运营集团”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酒店联合营销集团是由众多单体酒店自愿参与,共享联合采购、联合促销、联合预订、联合培训、联合市场开发、联合技术开发等资源而形成的互助联合体。
目前国内酒店行业的普遍做法是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一些著名的酒店集团总结并介绍了自己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其岗位责任规范的详细分析可谓全面,在国内酒店行业管理市场上已经流行并广为流传。
一些新建的酒店、宾馆积极移植和引进。在引入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很多酒店管理者发现,虽然基于一流酒店制定了很多标准制度,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酒店管理中的很多具体问题只有总经理现场办公才能真正解决。
酒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高效地协调和配置酒店内外的各种资源,为顾客提供最满意、无缺陷的服务。
于是,有酒店管理者感叹“制度管理不如现场管理”,也有酒店提倡“用行走的现场管理代替制度管理”。现场管理效率高,但负面后果是:酒店花了很大力气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酒店的主要管理者都卡在具体的琐事上,最后忽略了考虑企业的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的战略失误。
症结何在?经过半年对7家二至五星级酒店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制度化管理本身已经过时,而是这些酒店的管理制度设计没有针对酒店业务中最重要的问题环节,所有成功酒店现场管理的核心特征都是问题管理模式。
参考资料:
酒店管理模式-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