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集团知识产权

【汽车之家?上期我们横向分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第一门户)。本期我们将重点介绍BAIC、江铃、吉利、比亚迪和长城。虽然不打算制造“综艺效应”,但这些净利润排名后五的公司更受人们关注。其中,BAIC目前面临的危机最大,但董事长刚换,净利润却大幅下滑,盈利牛想效仿宝马的持股比例;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板块在涨;三家民营上市车企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策略是什么?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观点,我们来走近对这份财报的解读。

■吉利:赚的不多但看好资本。

上半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亿元,同比下降23%;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43%。就净利润下滑而言,吉利在BAIC、东风、广汽之后的表现低于人们的预期,财报发布当天港股价格下跌。

股市之所以对吉利失望,不排除这个高材生之前一直做得很好。比如2019全年,吉利以82亿元的净利润位列中国汽车企业第三。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几乎减半,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几乎停工。

但是,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多数机构给出买入或增持的评级,而技术分析指数给出买入的结论。那么吉利为什么看好资本市场呢?我们从财报和最新的招股书中寻找答案。

“上半年的表现并没有影响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信心”

首先,从财报来看,吉利开始多条腿走路了。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各业务板块收入中,汽车销量占965,438+0.265,438+0%,零部件销量占7.64%,使用权及其他占65,438+0.65,438+05%。很多媒体说,作为车企,吉利的汽车销售业务占比逐年下降,吉利在走下坡路,但我们持相反的观点。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车市逐渐下滑,这说明大家都在股市竞争,接下来的市场厮杀只会更加惨烈。不如放大格局,只在这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第二,吉利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因为吉利多年的R&D投资正在“收获果实”,其中来自知识产权的收入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收入4.2亿元,占比0.44% 2019至1.15%。此外,零部件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吉利的利润触角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不仅增加了在零部件定价上的话语权,也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一直保持着较高的R&D投入,近五年平均R&D投入占总营收的5.4%;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在R&D投资17.21亿元,同比增长16%。这种勇气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产权新的盈利渠道,还能增强其竞争力。现在吉利已经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全球基础模块架构,造车效率不断提升。

第三,吉利是组织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但组织机构臃肿,体系紊乱,而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综合表现相对突出,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

最后,吉利的资本运作能力很强。比如吉利因为即将登陆科技创新板而备受关注,这将进一步打开其在国内的融资渠道;而且国内上市后,吉利将重启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谈判,吉利汽车成为超级集团的可能性正在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之前在全球市场一直低调M&A(详见《疯狂M&A》?吉利这些年买了什么?),而且这并没有影响到主营业务的发展,现金流也比较充裕。例如,截至6月30日,吉利持有约202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以上信息表明,这个企业并不是盲目的扩大自己的成长,而是有自己的节奏。

在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吉利的车不好卖。上半年53万辆总销量同比下降65,438+09%,全年销量目标也由65,438+0,465,438+0,000辆下调至65,438+0.32万辆。利润规模也在下降,净利润下降了49%。但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市场看好吉利汽车的逻辑,这也是支撑吉利继续成长壮大的基石。

■比亚迪:业务多元化,净利润涨幅超过去年。

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公司。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605.03亿元,同比微降2%;净利润654.38+0.66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4%,半年净利润超过去年的654.38+0.61亿元。此外,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65,438+06万元,同比增长24%。

从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业务板块上半年有所下滑,这是因为比亚迪汽车销量也受到疫情等大环境的影响。汽车总销量下降30.45%,为15.86万辆。然而,由于多项业务的均衡发展,比亚迪仍然实现了盈利能力的逆市增长。这也是我们看吉利财报时强调的。多业务布局更容易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也很看好比亚迪。当外界关注特斯拉市值飙升的时候,人们并没有看到比亚迪的市值已经悄然超过了中国第一大汽车股SAIC。截至9月16收盘,比亚迪市值达到2875亿元,比SAIC总市值多552亿元。

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专注于汽车。显然,比亚迪并不是这样定义自己的。作为一家以电池为主的企业,王传福在2003年带领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随后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今年还生产口罩和消毒液业务,比亚迪一直在多元化发展。这是因为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创新面前不会轻易认输,坚信技术壁垒可以通过研发来突破,现在比亚迪自主分拆出来的半导体板块市值已经涨到300亿元,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R&D能力不可小觑。

新能源方面,比亚迪销量大幅下滑,但比亚迪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陷入亏损,如BAIC蓝谷净亏损654.38+0.86亿元,这给北汽集团的业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然而,比亚迪仍然坚持投资新能源领域。比如合资公司中,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持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6543.8+006亿元,但比亚迪今年上半年仍新增3.5亿元投资支持;与此同时,与丰田合资的比亚迪丰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着特斯拉这样的强劲对手,但比亚迪的长期投入和努力还是承载了很多人的希望。

■长城汽车:崛起的皮卡和海外业务成为亮点。

通过创新营销,长城汽车今年赚足了话语权和关注度,但这些软实力尚未转化为业绩。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净利润165438+4600万元,同比下降24.46%。

与比亚迪不同的是,长城仍然严重依赖占公司总收入89%的汽车业务,这使得其业绩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拖累。数据显示,长城上半年实现汽车销售39.98万辆,同比下降65,438+03.14%。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皮卡解禁范围的扩大,长城皮卡销量突飞猛进。今年上半年国内外销量突破65438+万辆,同比增长37.5%,也是长城旗下唯一实现增长的车型。同时,得益于全球化布局,长城海外业务也在逐步完善。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65,438+0.7%。

但由于对汽车业务的严重依赖,长城汽车预计今年业绩将受到拖累,2020年全年销售目标将从11102万辆下调,净利润也将从6.5亿元下调至40.5亿元。不过长城也在尝试拓展自己的业务,比如成立了蜂巢艺创、来宝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精工汽车等零部件公司。今年上半年,零部件销售收入也占总收入的4.61%,是长城收入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

■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成为支柱,戴姆勒增持。

在更换董事长的节点上,BAIC嗅到了一丝危险。根据BAIC披露的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营收778.54亿元,同比下滑11.6%;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654.38+0.47亿元,同比下降65.7%。

从表面数据看,BAIC赚钱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但事实是,北京奔驰的相关收入为749.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96%;北京地区品牌相关收入为29.34亿元,占总收入的4%。换句话说,北京奔驰已经成为BAIC的主要支柱和唯一的利润来源。因为今年上半年北京奔驰毛利为654.38+098.65亿元,而北京品牌毛利为-654.38+08.34亿元,亏损依旧。

前几年,北京奔驰也是BAIC的盈利牛。为什么BAIC目前的局势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北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与戴姆勒谈判,允许戴姆勒在合适的时机增加对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戴姆勒此时急需北京奔驰。

一方面,戴姆勒最新Q2财报显示,巨人第二季度净亏损约6543.8+053亿元,急需北京奔驰增加利润贡献弥补亏损;另一方面,BAIC目前正处于领导层换届的节点。对于戴姆勒来说,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新任董事长蒋德毅可能不会执掌北汽集团14年的徐和谊铁拳。这时候效仿宝马提高分成比例是最好的时机。

目前戴姆勒想要提高股比,还是需要和BAIC长期博弈,因为一方面从目前的业绩来看,BAIC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在辞去董事长之前给BAIC留下了继任者,BAIC未来可以增持戴姆勒股份,从而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如果上述情况属实,BAIC可以在未来戴姆勒要求增加对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时增加谈判的砝码。然而,BAIC要在二级市场上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不容易,但这是BAIC不得不打的一张牌,否则未来围绕自己的危机会越来越快。

如今,除了自主板块不景气,BAIC还面临着海外品牌提高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新上任的董事长蒋德毅和北汽集团来说都不容易。根据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之前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和大众江淮至75%,之后放开政策支持。如今北汽硝烟弥漫,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

■江铃:营收净利润双增,净利润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利润非常亮眼,是中国十大车企中净利润增幅最大的。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4.38+040.73亿元,同比增长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65,438+0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增加。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65,438+046,5438+020辆,同比增长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的增长,江铃今年继续推进降本增效,严控费用;看来江铃对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的认识,也很快整理出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减少1611%至5.92亿元;同时,R&D投资也减少了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许多车企都采取了缩减R&D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引发的严峻形势面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的。

从上述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BAIC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的双下滑,合资公司的股东们也盯上了提高股比。如果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减少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吉利、比亚迪、长城这三家民营车企的业绩相对优秀,依然依靠自身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三家公司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提高抗风险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江铃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净利润的双增长,实属不易。

从上一期的玩家来看,前十的中国车企都有自己的盈利渠道和手段。但从长期来看,需要提醒那些未能依靠自身板块和主业盈利的公司,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和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的开放已经成为悬在众多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努力提高独立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方法。(文/汽车之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