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建立国有邮政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的实质是制定国有邮政企业绩效的行业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评价结果得出不同的绩效等级。绩效等级和企业等级可以有机结合,使不同绩效的邮政企业有不同的等级和激励标准。这些激励标准可以包括工资增幅、人均工资总额、经营者年薪收入、亏损补贴率、资本留存额度等等。现阶段,邮政企业一方面要走出分离后的亏损局面,另一方面要给予运营商足够的激励政策,赋予其更广泛的经营权和财务管理权。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评判绩效的有力依据。邮政企业领导层在排除各种客观因素后,每年或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系统评分评价,并将获得的绩效水平与企业激励水平挂钩,会更有效。

中央国有邮政企业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原有的行业评价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竞争性邮政的需求。现有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都是基于传统的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企业的损益和资产负债状况等。企业有形资产的评价在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收入增长率、收支差等。,而收入及其完成进度指标在指标中处于主要地位。但邮政企业属于国家第三产业,其发展受其他主要产业发展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绩效改善与中国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的邮政企业主营收入增长很难回到邮电分营前电信发展主导的增速。随着我国经济向服务经济的发展,邮政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网络优势,积极加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导的服务经济。各种相关的非财务因素如技术设备、员工素质、市场份额等应成为企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邮政企业的资金使用和流动与各项多元化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对应关系明显。经营者的指令不仅代表了这种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也代表了他们未来的责任。但是,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最强的因素,商业活动不可能每次都与货币流量相对应。比如企业要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减少,企业与用户的伙伴关系降低,参与社会招标竞争失败。传统的财务数据无法反映,也就是说,原有的指标无法反映各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全貌和本质。如果指标体系不包括非财务项目,显然不能反映一个国有邮政企业内部各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其持久的生命力也就无从体现。竞争使得邮政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不再满足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需要,区域影响力、发展战略、市场份额等非财务指标的介入不可避免。

2.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是邮政企业适应经营环境、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需要。目前无论是评价通信收入的绝对额和相对额,还是评价业务总量,主要是事后衡量经营成果,侧重于一年、半年甚至单月的短期财务成果。对这种过去结果的衡量常常导致经营者需要控制短期的经营活动,以维持未来的短期结果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从长远来看,这将抑制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的过程,并使可行的项目和可用的人力资源具有未来的增值能力。潜在的发展能力决定了邮政企业未来的发展价值,因此对邮政企业的综合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财务账本的指标上,它不能反映指标的来源和衡量未来发展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对邮政企业的评价中加入对未来发展指标的评价。对未来经营的预测,对分离后邮政企业未来经营策略的选择,将成为邮政企业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同时,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能否使企业从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升级转型,未来信息经济在邮政企业中占据何种份额,也将成为邮政企业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由相关指标体系评价的邮政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因素,作为一种决策需要,已经成为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业务经营者在引导公众消费邮政服务、以普遍服务获得政府专业补贴、赢得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所做的努力。邮政企业满足了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自然形成了对企业绩效的肯定;根据市场的选择和经营者的决定,制定绩效衡量指标,并将其纳入整个绩效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3.邮政企业归中央所有,国有资本的盈余水平自然成为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根本标准之一。上面提到的非财务因素、未来业绩驱动因素、外部利益相关因素,都是针对国有资本的盈余。邮政企业亏损三年才能保值增值,应该是一个逻辑道理。其实这种理解只能说明国有资本的存在,其潜在的过剩产能被忽略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对资产质量(资本的存在形式)的分析仅仅基于会计信息,如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而资产管理指标,如产权比率、资产周转程度、实际经营质量、套期保值比率和市场份额等没有得到反映,企业资本的市场风险没有得到必然揭示,资本的潜在剩余能力被忽视。潜在产能代表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方向和企业的未来价值。它是在现象中加入时间因素来考虑的,可以把企业当前的亏损和损失看成是现象损失和未来盈余的综合。虽然资本分配形式与资产运营质量密切相关,但如何有效利用资本结构,充分发挥其未来剩余能力,已成为国有邮政企业在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如何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市场经济使国有邮政企业向资本导向型经营方向转变,改变目前单一的资本结构,由多层次向多层次发展,成为提高国有邮政企业资本运营质量的有益思路之一。这种以资本潜在剩余能力为主要体系的发展指标,自然应该在评价邮政企业绩效指标中起主导作用。